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5-11 00:12黄莉萍徐晓丽赵珍珍
全科护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胎龄基础性导管

黄莉萍,徐晓丽,胡 莎,赵珍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由外周手臂静脉置入导管,将药物直接通过静脉导管输送至心脏的方法,静脉血流较快,能直接将药物稀释后送往循环系统[1]。该方式具有起效快、操作方便、不禁锢病人活动空间、减轻疼痛和减少血管不良反应的优点[2-3]。近年来,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或早产儿的静脉药物输注和持续营养供给中[4]。无法通过口腔喂食的早产儿或患有先天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新生儿可采用PICC导管建立静脉通路,持续性地为患儿提供肠外营养[5]。但由于导管长时间在血管内,易产生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导管阻塞、静脉炎、皮下血肿、血栓形成等[6],导致患儿局部出现疼痛、红肿、渗血、血栓、发热等感染症状,严重情况下会出现继发性感染和败血症[7-8],危及新生儿生命。新生儿静脉相对于成人来说,血管纤细而壁浅,穿刺难度大[9],反复穿刺易造成出血和感染,给患儿带来痛苦[10]。因此,调查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并发症,完善护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1]。本研究为了找出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选择125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25例采用PICC置管的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63例,女62例;胎龄30~38(33.8±4.32)周。在住院期间有2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静脉炎9例,导管堵塞7例,皮下水肿6例,血栓6例;97例未出现并发症。以是否发生并发症将125例患儿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

1.2 方法

1.2.1 研究过程 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及病例信息:性别、胎龄、体重、是否有脐带异常、是否有羊水污染、是否出生伴有基础性疾病。收集患儿在PICC置管时的操作资料:输液类型、穿刺位置、冲管频率、更换正压头频率、连续置管天数、是否有导管阻塞等[9]。对以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影响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过小(<32周)、体重过轻(<1 600 g)、穿刺位置在腘静脉、脐带异常、羊水污染、出生伴有基础性疾病、连续置管时间长、导管阻塞是影响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见表1。

表1 影响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体重<1 600 g、胎龄<32周、有基础性疾病、连续置管时间长是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PICC具有操作方便、药物刺激小、感染率低、减轻疼痛等优点[12],在早产儿、低体重和危重病患儿的治疗中应用广泛[13]。但因新生儿脏器、血管、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且抵抗力低下,易出现静脉炎、感染、血栓、肿痛等相关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新生儿生命[14]。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25例采用PICC导管的新生儿展开调查,以分析可能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15]。本次调查经单因素分析发现PICC置管后可能引起新生儿并发症的因素有:新生儿胎龄过小(<32周)、体重过轻(<1 600 g)、穿刺位置在腘静脉、脐带异常、羊水污染、出生伴有基础性疾病、连续置管时间长和导管阻塞。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有4个自变量进入方程,分别是新生儿胎龄过小(<32周)、体重<1 600 g、出生伴有基础性疾病、连续置管时间长,4个自变量OR值均>1,提示都是引起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这4个变量可以解释方程总变异的63.3%(P<0.05)。有研究表明,新生儿胎龄及体重越低,感染发生率越高[16]。究其原因可能为新生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其免疫能力越低,皮肤黏膜系统的屏障保护功能越不完善,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也越差[17]。出生带有基础性疾病如呼吸综合征或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其本身已是带菌体,抵抗病菌的能力更弱[18]。另有研究表明,置管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大,置管时间超过21 d后的感染机会明显增加[19]。本次调查中发生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患儿置管时间为(25.4±2.1)d,明显长于未发生并发症患儿的置管时间(22.3±3.6)d,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建议在护理时如发现患儿有严重并发症症状,应及时拔管;在治疗结束后也应及时拔管,尽量将置管时间控制在21 d内[20]。要重视低体重、胎龄小、有基础性疾病新生儿的护理干预,严格做到无菌操作,动态监测患儿状态,规范冲管操作[21]。新生儿生理结构特殊,其血管纤细、壁浅,要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概率,减少因反复穿刺引入病菌,造成感染[22]。新生儿因肢体活动性高、腹痛等原因出现躁动,易造成导管脱出、打折、扭曲等现象,在PICC置管后应密切注意。

表2 变量赋值

表3 影响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综上所述,引起新生儿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胎龄过小、出生体重轻、出生伴有基础性疾病、连续置管时间长,应加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连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胎龄基础性导管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宫内生长异常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及相关关系对新生儿ICD-10编码影响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
以“1”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探究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脑组织损伤后血清酶变化的胎龄差异性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常用凝血功能参数变化的研究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