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

2021-05-11 00:12刘明慧覃惠英
全科护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肿瘤科条目保健

刘明慧,覃惠英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是指引领个人、家庭、社区及社会朝向增进安宁、幸福及实现健康潜能的行为,即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健康与安宁幸福的目的所采取的任何活动,包括健康责任、营养、体育锻炼、人际间支持、压力管理、自我实现6个方面[1]。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不仅影响着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是帮助病人维护生命、促进健康的前提和保证[2]。研究指出,国内外护士总体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呈一般状态,其中得分最高的多是人际间支持和自我实现,得分最低的几乎均为体育锻炼[3-5]。肿瘤科护士长期接触、照护癌症病人,暴露于潜在职业危害的工作环境中,其身心健康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少见针对肿瘤科护士这一群体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报道。鉴于此,本研究对广州市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为将来制订并实施提高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7月—2018年9月选取广州市3家肿瘤专科医院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处于肿瘤科临床一线工作;工作年限在1年以上;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休病假、产假护士;外出进修护士。共225名护士参与本次调查,年龄22~46(31.77±5.85)岁;其中女209人,占92.9%。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肿瘤科护士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第一学历、最高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所在科室、夜班频次、过去1周工作时间。

1.2.2 护士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HPLP) 由护理学家Walker等[6]于1995年制定HPLP-Ⅱ,包含健康责任、营养、体育锻炼、人际支持发展、压力管理和自我实现共6个维度。HPLP-Ⅱ能够反映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各方面的健康,内容全面,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相一致,用于评价人群的生活方式水平。洪静芳等[7]将黄毓华等[8-9]修订后的HPLP-Ⅱ引入我国大陆,并进行文化调适,最终保留了5个维度的护士版HPLP,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15,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自我实现0.855,运动保健0.901,均衡饮食0.807,职业安全0.915,人际支持发展0.790。采用Likert 4级评分,其中“从来没有”计0分,“偶尔如此”计1分,“经常如此”计2分,“总是如此计”3分,得分越高代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37,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24~0.911。

1.3 资料收集方法 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参与的自愿性和保密性。所有问卷当场收回,立即检查完成情况,及时补漏和纠正错误,保证资料完整。共发放问卷235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为95.7%。

2 结果

2.1 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体得分情况 225名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60.34±14.21)分,条目均分为(1.68±0.39)分,处于中等水平,职业安全维度得分最高,运动保健维度得分最低,详见表1。

表1 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体得分情况(n=225) 单位:分

2.2 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最高和最低的条目 225名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最高的5个条目中前3个条目均属于职业安全维度,而得分最低的5个条目均属于运动保健维度,见表2、表3。

表2 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最高的5个条目(n=225) 单位:分

表3 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最低的5个条目(n=225) 单位:分

2.3 不同特征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工作年限、第一学历、夜班频次的肿瘤科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特征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比较(n=225) 单位:分

3 讨论

3.1 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体情况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是指引领个人、家庭、社区及社会朝向增进安宁、幸福及实现健康潜能的行为,即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健康与安宁幸福的目的所采取的任何活动[1]。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60.34±14.21)分,条目均分为(1.68±0.39)分,总体现状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尤其重视职业安全,普遍缺乏运动保健。因国内外尚未见对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研究报道,因此无法与国内外肿瘤科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比较。本研究中肿瘤科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略低于刘兆娥等[10]研究中的急诊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的研究结果[11-12]。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①与我国香港地区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内地目前对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注程度较低,导致护士忽视了对自身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②本研究中肿瘤科护士年龄(31.77±5.85)岁,此阶段身体处于良好健康状态,因此使护士认为无需采取健康促进行为。这提示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应引导肿瘤科护士关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以促进自身身心健康。

本研究中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5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职业安全、人际支持发展、自我实现、均衡饮食和运动保健,与洪静芳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而现有的研究中得分最高的多是人际支持发展和自我实现[5,13]。这提示与其他科室护士相比,肿瘤科护士不仅关注自身的人际关系,更重视职业安全问题。夏为书等[14-15]的研究也指出,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良好,职业防护意识与行为较好。分析原因可能与肿瘤科独特的工作环境有关,随着抗肿瘤治疗方法的不断研发与应用,肿瘤科护士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危险因素的职业危害[16-17],因此肿瘤科护士会尤其重视职业防护。运动被认为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调节人体的情绪、心理和生理状态,保持健康的心态,有利于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8]。但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中得分最低的几乎都是运动保健[3-5],提示护理人员运动保健的缺乏是国内外护士健康的共性问题,可能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繁重、琐碎,护士上班时间护理病人和完成工作已消耗太多精力,下班后又要照顾家庭,同时也要面临各种业务学习、进修和考试等,没有精力和时间再进行体育锻炼。进一步进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具体条目分析,得分最高的5个条目中前3个条目属于职业安全维度,得分最低的5个条目均属于运动保健维度,这符合本研究中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总体现状,也和金晓燕[19]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肿瘤科护士能重视自身职业安全问题,也注重保持每天吃早餐、与亲近的人保持联系的健康生活方式。但运动保健是肿瘤科护士的薄弱之处,其中运动量不足、运动时不注意监测安全性和不够重视身体变化是最突出的问题。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引导护士采取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尤其应制订科学具体的体育锻炼计划,使护士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并坚持下去,增进健康生活理念和身心健康。

3.2 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 Pender等[1]指出,影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因素为修正因素和认知-知觉因素两类。人口学特征是修正因素,它可经由影响认知-知觉因素而间接地影响健康促进行为。本研究中,工作年限越短、第一学历越高、1个月夜班次数越少的肿瘤科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越积极,与董宁等[20-2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原因可能为工作年限较短的护士多未结婚,家庭负担较轻,有更多时间参与健康促进活动;第一学历高的护士接受过的健康促进课程相对较多,了解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自身的益处,有目的地采取更多的健康促进行为;夜班频次较多的护士经常轮班导致生物钟紊乱、休息睡眠不够、生活规律欠佳,因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也较差。建议护理管理者重点关注工作年限较长、第一学历为中专和专科、夜班次数较多的肿瘤科护士,指导该类护士采取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从而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肿瘤科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体现状一般,肿瘤科护士尤其重视职业安全,但运动保健是其薄弱之处。建议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应引导肿瘤科护士关注和采取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尤其应制订科学具体的体育锻炼计划,使护士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增进健康生活理念和身心健康。本研究是在国内对肿瘤科护士首次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进行测量,不足之处在于仅选取了广州市3家肿瘤专科医院工作的护士作为调查对象,代表性不足,且只进行了量性调查研究。今后还可以开展相关质性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多因素分析,对肿瘤科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进行更全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肿瘤科条目保健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目标教学法在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COSMIN-RoB清单中测量工具内容效度研究的偏倚风险清单解读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