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五月”“五一”国际劳动节知识面面观

2021-05-11 03:16李佳敏
上海工运 2021年4期
关键词:劳动节工作制陈独秀

李佳敏

高尔基曾经说过:“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任何的收获和成果都离不开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世界。”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转眼来到了“红五月”,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我们幸福满溢,享受着“劳动节”的假期,品尝着劳动带来的果实,那你对“劳动节”究竟又了解多少呢?我们为什么要庆祝“劳动节”,最早的“劳动节”是由何而来的?在中国,劳动人民第一次庆祝“劳动节”是什么时候?今天,就为各位劳动者整理总结了有关“劳动节”的小知识,带大家更好地感受劳动与“劳动节”的魅力。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

国际劳动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又被称为“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全球80 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更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19 世纪,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美国和欧洲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们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剥削工人。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 至16 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 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77 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是资本家根本不予理睬,这部法律就是一纸空文。

1884 年10 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一个集会,决定于1886 年5 月1 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当天,美国2 万多个企业的35 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各种肤色,各个工种的工人一齐进行总罢工。5 月3 日,芝加哥当局政府终于撕下了“民主”的假面具,用暴力镇压工人,甚至开枪打死六个工人。这一暴行,激起了全市工人的极大愤慨,他们决心为死难的工人兄弟们报仇!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 年7 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 年5 月1 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 月1 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

1920年,中国首次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中国第一次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最早还要追溯到1920 年。五四运动后,“劳工神圣”的口号也传播得更为广泛。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劳动群众是社会革命的动力。越来越多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重视工人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领袖、“南陈北李”中的陈独秀便是其中之一。

1920 年农历除夕,陈独秀带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约”从北京返回上海。陈独秀一到上海便投身到工人运动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4 月18 日,在陈独秀等推动下,上海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电器工界联合会、中华全国工界协进会、中华工界志成会、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药业友谊联合会的代表举行了联席会议,筹备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为了组织好这次纪念活动,会前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设立了专门的机构,陈独秀被推举为筹备纪念大会顾问,并在筹备会上演讲了劳工问题。根据陈独秀等的建议,集会名称为“世界劳动纪念大会”。会议决定,在5月1 日,除了电灯、电车、自来水、电话、电报等公共事业,各业均须休息一日,并“通电全国”。4 月29 日,上海上述七个工界团体发表了《工界宣言》申明:“我们上海工人今年举行破天荒的五一运动,因为五月一日,是世界各国工人得着八点钟工制幸福的日子。我们纪念它的意思,第一是感谢各国工人的努力;第二是唤起中国工人的觉悟。”

5 月1 日清晨,面对强占原南市区方斜路、大吉路处的上海公共体育场的荷枪实弹的军警,工人群众依旧不顾禁令,从四面八方赶来,至下午一时,已聚集5000 多人。但上海公共体育场被封锁,纪念活动屡遭阻扰,大会无奈数次更改会场,最终移到了老靶子路(今武进路)的一片空地。下午三时,大会正式开始,在场数百人热情高涨,挥舞红旗,高声歌唱;一辆小推车被当作讲台,工人代表李恒林及学生和商界代表依次发表演讲。会上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各工业组织纯洁之工会”等要求,并通过了《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对苏俄政府关于建立中苏友好关系的宣言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大会最后在“劳动神圣万岁”的口号声中落下帷幕。会后还发表了抗议军警压迫的《上海工会宣言》,谴责反动当局勾结洋人破坏这次集会的暴行。

尽管陈独秀没能亲临老靶子路现场,但在5月1 日这天,陈独秀仍然与施存统(劳动部原副部长)、陈望道一起参加了在澄衷中学举行的庆祝大会。据之后施存统1956 年12 月发表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到,上海参加“五一”纪念活动的有五百人左右,多数是工人,也有学生和教员。

新中国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

1950 年5 月1 日,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全国各地纷纷以游行集会、文艺表演等形式热烈庆祝这个节日。其中以首都北京的庆祝活动更为隆重,更加热烈,更具代表性。1950 年4 月26 日,中共中央发布《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一共38 条,明确地提出了有关政策和各方面的工作任务。

据中央研究室研究员张素华的文章介绍,口号的初稿是由胡乔木起草的,先送刘少奇审阅。刘少奇对口号作了多处具体修改,1950 年4 月18 日,刘少奇将修改稿报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于4 月21日对其中的三条作了修改。一是将“坚决贯彻劳资两利、公私兼顾的经济政策”,改为“坚决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二是将“不动富农财产”改为“不动富农的土地财产”;三是将“台湾、西藏和其他待解放区的人民,努力协助全国解放事业的完成”,改为“台湾、西藏和其他待解放区的人民,准备一切可能条件,配合人民解放军的适时进军,解放自己,完成统一”。

1950 年5 月1 日,人们高举红旗、敲锣打鼓、扭着秧歌、高唱着歌曲,从四面八方向天安门广场进发,隆重热烈地庆祝新中国第一个五一劳动节。下午3 时,时任北京市市长的聂荣臻宣布游行开始。120 发礼炮齐鸣,军乐队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国际歌》。当游行的人们看到毛泽东主席时,兴奋异常、欢呼雀跃,有的人不断地将帽子抛向空中。新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也亮相在游行的队伍里。

劳动诗歌自古有之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描写先人劳动的诗句。历代的诗词歌赋中,更不乏对劳动赞美、对劳动者歌颂的佳作。五一劳动节,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这些优美的诗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春中田园作》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日田园杂兴》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歌》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唐·崔道融《田上》

猜你喜欢
劳动节工作制陈独秀
新语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冰岛试行四天工作制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冰岛试行四天工作制
警惕“996”工作制催生“过劳一代”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劳动节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快乐劳动节
“五一”劳动节由来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