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我们设计的舰船劈风斩浪很自豪
——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王平

2021-05-11 03:16
上海工运 2021年4期
关键词:王平舰船研制

王平1999 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即进入七〇八所工作,踏上了海军舰船设计之路。他长期奋斗在舰船总体及任务系统设计和科研、排水型新船型技术开发、舰船装备及技术体系论证规划等科研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特长,获得多项部委科技成果奖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目前是上海领军人才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学科带头人。

王平参与研制的舰船装备基本都属于国内第一艘,是为国防建设“补短板、填空白”,面临着指标要求高、技术难度大、时间进度紧等情况。为此王平带领团队优化总体和系统设计方案,研讨关键技术解决途径,加班加点到深夜是家常便饭,见过无数个地方凌晨四五点的太阳。出差更是家常便饭,短则数日,长则一两个月,顾不上家庭。他对家人也一直心怀歉疚,但家人对他的工作非常理解和支持,这也是王平能全身心投入舰船装备建设任务的关键。他常常说:“军工行业的人大多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不算什么。看着我们设计的舰船在辽阔的大海上劈风斩浪,心里就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

王平工作作风也很朴实,经常在有了好的思路或者解决了问题后会兴奋的把裤腿、袖管撸起来,全然没有平日温文尔雅的书生样。由于他在海边长大的,办公室的同事就打趣地说他准备下海捞鱼了,后来大家就亲切称呼他为“渔民”。其在20 多年的舰船设计生涯中,不论从承担的任务量和取得的成果来看他都是名副其实的“劳模”,在研制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始终任劳任怨,带头实干,充分体现了先进带头作用,为他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王平作为副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某综合登陆舰及某援潜救生船,作为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某保障船及某高速搜救艇等,同时承担了多体、双体和其它新船型技术专项研究。作为军委机关和集团专家,王平还一直致力于作战支援类舰船装备体系及技术发展规划研究,为国防装备建设出言献策。目前王平同志还承担着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论证以及各类未来舰船装备技术发展规划牵头人、新一代防险救生船研制总设计师工作。

王平正在承担的新一代防险救生船研制项目涉及国外配套产品引进,该产品引进涉及金额巨大、技术难度特别高,为了保证经费合理有效地用于国防建设,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王平一直亲力亲为,一边与用户协调确认各类需求及指标要求,一边与设计师团队研讨技术途径及实现方案,再与国外生产商协调确认产品适配性及接口要素,还要与承造厂协调设计细节及施工工艺。与外方谈判过程中对每一个技术细节都要了解来龙去脉,对每一个指标都要据理力争,经常要与外方工作到深夜,而且与外方协调结束后还要再组织国内人员对当天谈判内容进行复盘总结,并做好次日的谈判准备。王平说:“从国外引进产品不能只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更多的是要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必须吃透里面的技术内涵。中国要走自己的特色道路,就要有更多技术储备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式”。

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王平也是七〇八所的博士生导师,还承担着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导师工作。对于王平来说,为八所、为国防建设培养更多舰船设计人才是他的责任。他积极组织开展学科和人才梯队建设,确保舰船设计技术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他经常说:“现在年轻人见得多,思维活跃,他们才是舰船研发的未来,要让他们通过工作快速成长起来,接我们的班”。这是王平朴实的语言,他在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也在尽心竭力培养舰船事业的接班人。

王平总是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只是赶上了舰船装备发展的黄金时期”。正是因为有这样朴实、踏实、肯干的人的默默付出,才有我们现在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王平舰船研制
舰船通信中的噪声消除研究
篆刻作品欣赏
Regulation of the intermittent release of giant unilamellar vesicles under osmotic pressure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舰船测风传感器安装位置数值仿真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舰船腐蚀预防与控制系统工程
咱去机场接个人
咱去机场接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