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别让你的“理财心”翻车了

2021-05-11 03:16刘锋
上海工运 2021年4期
关键词:本金余额职场

刘锋

常言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随着收入的不断提升,如何打理现有资金、“钱生钱”成为了很多职工的现实需求。

很多没有专业背景或投资经历的职工,都希望在业余时间通过学习理财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投资赚钱能力。近年来,大量名为“理财课”“理财训练营”的在线课程出现。央视曝光北京的张女士花1 元加入了某机构的线上“理财小白营”,又花了7999 元购买了进阶课程。然而,不少职场中人很快发现,所谓的进阶课程效果并不好,遂提出退款,却被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被拉黑。

网络理财课的推销套路本质上是贩卖焦虑,通过夸张的标题引起读者兴趣,通过鸡汤故事进一步引起共鸣,在读者被故事感染时,顺水推舟推出相关课程借此盈利。焦虑都是正常的人类反应,商家正是营造焦虑感,然后诱导大家买单。

理财本就是运气、技术、心态等多种因素杂糅在其中,没有什么固定的“万能公式”。想通过在线学习课程,就能变身投资高手,靠投资获得财富自由,本身就是伪命题。如果老师真的有投资秘籍,为什么不自己投资,还要大费周章地花心思赚授课费呢?

理财究竟该如何操作?你在职场打拼多年、好不容易积蓄下的“理财金”会不会因为不合适的“理财心”而翻车呢?

在铺天盖地的自媒体和某些理财金融机构的宣传下,总有一些我们看似“正确”、实则偏颇的观点,不断深入人心。例如,以下四种观点。

误区1 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钱不仅是赚出来的,也是省出来的。在日常开销中,我们需要开源节流,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赚钱能力,也在控制住自己的物质欲望,将一部分收入节省下来,买入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至于如何开源,则需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而定,有的人可以依靠加班加点来升职加薪,有的人则可以通过努力销售获得提成,有的人可以去兼职,开滴滴、送外卖、摆地摊,都是一种开源增加收入的方法。

至于节流,则需要依靠每个人的意志力,消费是一件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买买买”令人愉悦,但是每次满足了消费的冲动和欲望以后,往往又会后悔,大呼要“剁手”,这样的情况在“双十一”等购物节时比比皆是。因此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和冲突,能做好开销的节流。

误区2 本金少,无钱可理,等我将来有钱了再理财

理财是需要有一笔钱才需要去理,像自己没钱的话,根本不需要理财。这样的观点,有失偏颇。其实存钱,本身就是一种理财的方式。树立起存钱意识,也是一种对抗冲动消费的可行办法。如果我们认同“本金少=无钱可理”,很大概率在安排收支和储蓄上,我们会缺失“定存”的动作和意识,久而久之,“以事小而不为”,难以控制收支的平衡,就可能会陷入本金一直很少的死循环。

因为,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本金的多少,是一个积蓄的过程。万事开头难,如果你不跨出这第一步,不存下第一笔钱,可能永远都无法开始理财之路。对于职场人来说,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先从把工资存入余额宝开始,等积累几千、几万的时候,去存银行买入收益高于余额宝的理财,看着自己的财富,从零开始慢慢增长,也是一种成就。

误区3 理财只是保本,投资才会“钱生钱”

不过需要着重说明的还有,理财其实是相对于投资的,理财的本质是“保本”后有所增长,而投资相对来说是理财的延伸,风险与收益是正比的。

投资是用钱去赚更多的钱,以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投资看重回报,关注投入产出比。理财是指资产的最优配置,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投资者的资产负债情况、人生财务规划、风险偏好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平衡收益率和风险,优化投资组合。

理财其实是一种战略,注重的是资产的布局,通过各种资产的互补,以实现财务的平稳发展;投资则是战略的运用,是理财规划的具体执行,仅仅是理财的一个部分而已。

误区4 跃级理财,打理自己无法把控的资金量

理财因为初期资金量小,大家的理财知识比较匮乏,所以刚开始接触到的理财比较单一,收益率低,风险也低。比如银行理财、余额宝等。随着工作收入的提高,以及日积月累,资金量也逐渐多了起来。

这个时候,银行理财、余额宝的收益率已经无法满足职工的理财需求,那么通过学习,大家可以了解到债券基金等其他投资篮子。债券基金的收益率长期来看一般是高于银行理财和余额宝的,但却多了个短期净值波动的风险。

这个风险对于一些新手来说,可能需要花一些时间去适应,最后适应了,就顺利过渡到这个阶段。而有些人克服不了这个债券基金净值波动的风险,就可能永远止步于余额宝、银行理财这个阶段。当然,这样的风险浮动也控制在了一定比例内,至少不会伤及本金。

而往往,不少职场人在积蓄了一笔可观的本金后,并没有循序渐进开始理财,而是抱着“拼一拼,单车变摩托”的激进风格选择投资篮子,脱离了理财的本质,选择自己尚未涉足的高风险的偏股基金、股票型基金等领域,在中高风险中“玩心跳”,在一头雾水中患得患失。去年以来,各类公募基金的抱团现象,不失为众多“新手玩家”的新打法,在缺乏经验和判断下,从众心理认筹当红基金,很可能就亏多盈少。

在成功跨越到债券基金这个阶段后,长期收益得到了一个提升,随着工作收入的结余再投入,以及债券基金本身的投资收益,财富会越积越多,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有些人可能希望更上一层楼,进入下一个阶段,那就是股市,包括股票型基金等。

因此,理财小白想成长为理财高手,势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资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是循序渐进,一步一脚印的。

猜你喜欢
本金余额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2020,余额不足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中央财政债务余额情况
浮世绘
贷款买房,怎么做最合适?
贷款买房,怎么做最合适?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2015.5.8—2015.5.14)
余额宝为宝粉年创收1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