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在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2021-05-12 02:29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沈阳11004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四肢开放性负压

沈阳市骨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44)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VSD)在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3月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期间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共计80例,将其随机编号,采取抽签法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医护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VS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医疗护理中,VSD更有利于促进促进创面愈合,且安全性高。

四肢开放性骨折临床发病率较高,多与外力撞击有关,且患者常伴有大面积皮肤缺失、组织缺损、肌腱外露等情况,其中软组织缺损情况常见,而软组织愈合情况和修复程度直接影响骨折愈合,甚至会影响后续肢体功能情况,因此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治疗难度较高[1]。目前临床治疗以植皮、开放性换药等为主,能够促进创面愈合,但临近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缓慢,且血运情况受影响,创面供血不足,坏死组织处理难度较大,容易并发感染等问题,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处理措施。负压封闭引流(VSD)日渐成为大部分创面处理的标准治疗方法,利于创面愈合,进而保证后续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本文探究了负压封闭引流(VSD)在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8年1月~2019年3月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期间本院收治的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共计80例,将其随机编号,采取抽签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7~71岁,平均(49.23±3.99)岁,感染性创面面积3~8cm2,平均(5.11±1.32)cm2,致伤原因:机器碾压9例,交通事故21例,高空坠落1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7~70岁,平均(48.32±3.76)岁,感染性创面面积3~9cm2,平均(5.44±1.55)cm2,致伤原因:机器碾压10例,交通事故20例,高空坠落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医护措施,患者入院后进行系统检查,给予补液,预防休克发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创面进行消毒,开展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选择对应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保护骨折端血运,对肌腱、神经和血管进行保护,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开展手术复位、固定,配合修复工作,术后将患者患肢抬高,促进消肿脱水;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VSD,使用高分子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材料(VSD),由佛山众信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同时选择生物半透性薄膜,将VSD材料与创面皮肤固定,保证VSD充分接触需要引流的创面,随后逐层将VSD材料黏贴,保证引流管处于创面深部,利用外固定架钢针固定,检查是否存在漏气情况,确保无漏气后取Y型引流管,一头与负压吸引管连接,另一头与床头中心负压瓶连接,保持吸引瓶压力为125~200nnHg,Y型引流管一端接入生理盐水,一端连接输液器,前3d滴液冲洗速度控制为480~600mL/h,随后调整为240~360mL/h,5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更换1次VSD敷料,2个疗程后拆除,若肉芽生长不佳或引流脓液较多,需再次清创并敷贴VSD材料。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效果评估,参照文献[2]制定标准,显效:X线检查显示死骨腔消失,骨质破损修复,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胀明显改善;有效:X线显示病灶好转,全身症状、局部症状缓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并发症率统计比较,包括:创面延期愈合、脊髓炎、关节活动障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χ2进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n(%)]

3.讨论

四肢开放性骨折多伴有软组织损伤情况,增加了治疗难度,创面愈合情况直接影响骨折预后质量,且存在创面处理不当引发感染风险,会延长创面愈合,影响白细胞功能,抑制肉芽组织生长,严重时会导致关节僵硬,甚至造成骨不连或肢体坏死,风险较高。因此临床重视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创面处理,但常规无菌手术操作后仍存在创面感染发生风险,有报道指出发生率在13%~18%左右,可能与普通引流操作导致死角残留有关,分泌物、坏死组织利于细菌生长,且引流区处于开放状态,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因此需找寻一种更为安全的处理方式[3]。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VSD在传统清创基础上开展,对患者创面实施敷料填充,保证死腔关闭,借助硅胶管引流,实现了创面生理透性黏贴薄膜封闭,为患者创建了持续封闭负压环境,更利于创面恢复。同时治疗过程中使用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破膜,能够对腔隙进行彻底清除,保证渗出液、坏死组织清除彻底,且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粘连情况发生率较低,且材料封闭良好,能够保证负压材料均匀分布,利于促进坏死物、组织液吸收,进而保证引流充分,增加了创面的清洁度,同时换药次数较少,抑制了交叉感染发生,缓解了患者痛苦程度,并促进创面快速恢复[4]。

综上所述,在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医护中,VSD更利于促进创面愈合,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四肢开放性负压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寻求开放性道路
蓝普锋RPC系列PLC在高层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