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超声刀痔切除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的影响

2021-05-12 02:29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普外科天津3018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环切痔上肛肠

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普外科 (天津 3018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超声刀痔切除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混合痔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观察组加用超声刀痔切除术。比较两组肛肠动力指标,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及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均高于对照组,肛管高压区长度长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超声刀痔切除可改善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痔疮属于常见肛肠疾病,可发病于各年龄段,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外痔、内痔及混合痔,其中混合痔发病率较高,可达痔疮患者60%以上[1]。混合痔病情较其他两类更为严重,目前,临床对于混合痔多采用手术治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较为常见,但该治疗方式创面较大,对患者肛肠功能影响大,导致术后患者恢复较慢[2]。超声刀作为结合凝固和切割功能的一种新型手术器械,在临床上普遍应用于各种开放性手术中[3]。本研究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超声刀痔切除对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混合痔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23~71岁,平均(43.61±5.86)岁;内痔分度:23例Ⅲ度、16例Ⅳ度。观察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22~70岁,平均(43.63±5.85)岁;内痔分度:24例Ⅲ度、15例Ⅳ度。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痔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修订版)》[4]中关于混合痔相关诊断;内痔分度处于Ⅲ-Ⅳ度;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随肠道器性病变;自身凝血功能障碍;伴随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术前一晚常规禁食禁水,取患者侧卧位,局麻后扩肛,痔核暴露充分后,打开一次性圆形吻合器,充分扩肛后,将环形透明肛管扩张器置入,和肛门周围皮肤缝合固定,手术区域再次消毒,确定混合痔上极,利用7号丝线在齿状线上0.3cm处水平做环直肠黏膜下荷包缝合,对侧黏膜下7号丝线牵引荷包,使之均匀受力,将吻合器至最大张开度,涂以石蜡油,缓慢将头端放在荷包线上方,之后荷包线绕中心杆向对侧收紧后打结,缝线导出杆于吻合器侧孔导出缝线,收紧后结扎荷包线,引出吻合器内缝线,并按顺时针旋紧,肛门镜窗口牵脱垂的痔上黏膜进入吻合器钉槽内,待旋紧后切割吻合,打开保险后快速击发,压迫30s避免出血,剪断吻合口缝合线搭桥者。若患者仍存在活动性出血,行8字缝扎止血法,取出扩肛器,自然还纳肛门,观察残留皮赘、外痔等情况。观察组采用艾利丝将残留外痔顶端皮肤提起,在残留痔核完全暴露后,用血管钳将外痔和肛管黏膜交界处皮肤夹住,下压关闭血管钳,再利用超声刀凝固、切除,再将血管钳松开,修剪皮缘创面。两组均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2)肛肠动力指标:肛管最大收缩压(MSP)、肛管静息压(ARP)及肛管高压区长度(HPZ)进行测定。(3)并发症:出血、肛门疼痛及坠肿。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相关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s)

表1.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 愈合时间(d)观察组(n=39) 19.48±4.69 20.43±3.21 13.21±3.24images/BZ_67_1252_520_2268_677.png

2.2 肛肠动力指标

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MSP、ARP高,HPZ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肛肠动力指标对比(±s)

表2.两组肛肠动力指标对比(±s)

时间 组别 MSP(mmHg)ARP(mmHg) HPZ(cm)观察组(n=39) 103.64±11.19 30.13±3.41 3.23±0.32对照组(n=39) 104.21±11.05 30.08±3.37 3.25±0.33 t 0.226 0.065 0.272 P 0.822 0.948 0.787术前观察组(n=39) 134.52±13.67 46.19±4.17 4.28±0.42对照组(n=39) 119.41±12.84 39.57±4.11 3.57±0.37 t 5.031 7.061 7.922 P 0.000 0.000 0.000术后

2.3 并发症

对照组出现7例出血、4例肛门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28.21%;观察组出现1例出血、2例肛门疼痛、1例肛门坠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4,P=0.044)。

3.讨论

混合痔临床较为常见,含有外痔及内痔两种特性,手术通过切除痔疮,可改善患者病情,但临床术式较多,疗效也不尽相同,故选取合适术式尤为重要。

单纯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在治疗混合痔患者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该手术无法有效阻断混合痔中的外痔血供,容易导致术后残留,引起术后肛周坠胀、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超声刀痔切除可减少混合痔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愈合时间,并改善肛肠动力,减少并发症,利于患者恢复[6]。

综上所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超声刀痔切除治疗混合痔可改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加快切口愈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环切痔上肛肠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后并发症分析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包皮过长早“环切”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临床应用评价(附1452例报告)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内痔直肠下端黏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术(PPH术)180 例的分析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临床分析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