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种植体在慢性牙周炎致缺失牙修复效果及咀嚼功能分析

2021-05-12 02:29沈阳农业大学医院口腔科辽宁沈阳110866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吸收量种植体牙周炎

沈阳农业大学医院口腔科 (辽宁 沈阳 110866)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并缺失牙应用牙种植体修复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诊治45例慢性牙周炎并缺失牙患者资料,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45例牙周健康并缺失牙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牙种植体修复,分析两组修复效果与咀嚼功能、牙龈指数与近远中骨的吸收量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种植体存留92.31%与对照组95.16%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牙龈指数(0.98±0.56)、咀嚼功能(1.73±0.5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近远中骨的吸收量(1.18±0.84)mm比对照组多,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并缺失牙应用牙种植体治疗,近期种植修复存留高,与牙周健康者咀嚼功能及牙龈指数效果相似,但近远中骨的吸收量比较多。

随着人们生活及饮食习惯改变,慢性牙周炎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是牙周袋、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牙间隙大、松动,甚至发生牙龈缺失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2]。对慢性牙周炎并缺失牙疾病患者需要进行牙体种植修复干预,为提高患者效果,本研究主要对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诊治的45例慢性牙周炎并缺失牙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诊治45例(65颗)慢性牙周炎并缺失牙患者资料,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45例(62颗)牙周健康并缺失牙者,设为对照组;纳入标准:资料完整者,主动配合者;排除标准:口腔功能相关障碍患者,精神、心理疾病者,严重肝肾疾病者,合并慢性疾病者;研究组(45例,65颗)女性18例,男性27例,年龄21~66岁,平均(43.28±9.81)岁;对照组(45例,62颗)女性19例,男性26例,年龄20~65岁,平均(42.63±9.54)岁;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差异(P>0.05)。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临床牙、口腔相关检查及对症干预,采用X线照射,掌握颌骨解剖情况,结合义齿修复相关原则,制定患者牙修复方案,两组均行牙种植体干预,研究组手术修复前局部牙周干预,手术前做好切口、备洞、消毒、麻醉处理,种植体情况结合患者植入深度,术后注意感染预防。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

随访半年,分析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种植体存留及种植脱落情况;以及咀嚼功能(依据自制调查表评估,分值低表示功能好)及牙周指标:牙龈指数、近远中骨的吸收量情况[3]。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修复效果

治疗后,研究组种植体存留92.31%与对照组95.16%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修改效果[n(%)]

2.2 两组咀嚼功能及牙周指标

治疗后,研究组牙龈指数(0.98±0.56)、咀嚼功能(1.73±0.55)分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近远中骨的吸收量(1.18±0.84)mm比对照组多,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咀嚼功能及牙周指标(n=45,±s)

表2.两组咀嚼功能及牙周指标(n=45,±s)

组别 咀嚼功能(分) 牙龈指数 近远中骨的吸收量(mm)对照组 1.01±0.46 0.83±0.62 0.65±0.19研究组 1.13±0.55 0.98±0.56 1.18±0.84 t 1.1227 1.2044 4.1283 P>0.05 >0.05 <0.05

3.讨论

慢性牙周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指机体局部因素造成牙周支持相关组织慢性炎症疾病,多发病在35岁后,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影响患者正常生活[4]。对慢性牙周炎并牙缺失疾病患者,临床通常采用局部牙周干预后行牙种植体修复,以达到治疗效果[5]。相关研究发现,种植体相关周围炎和牙周炎病菌相关,其致病菌可造成种植体相关松动及牙槽骨的吸收,导致患者牙种植体发生脱落[6,7]。为明确患者修复效果,本研究主要对慢性牙周炎并缺失牙45例患者应用牙种植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比慢性牙周炎并缺失牙患者及牙周健康并缺失牙,分别应用牙种植体修复治疗的临床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种植体存留92.31%与对照组95.16%,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牙龈指数(0.98±0.56)、咀嚼功能(1.73±0.55)分与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近远中骨的吸收量(1.18±0.84)mm比对照组多,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慢性牙周炎并缺失牙应用牙种植体治疗,其近期种植体成功率良好,且牙龈指数与咀嚼功能恢复与牙周健康者相似,但患者边缘骨的吸收比较多。原因考虑是,慢性牙周炎临床表现是牙菌斑,联合其他因素导致牙周慢性感染,容易发生牙槽骨吸收状况,因此,临床需要重视慢性牙周炎并缺失牙患者牙种植体干预后,可能得牙周感染,影响牙种植体修复治疗成功率。为进一步明确其效果,研究组患者在牙周炎病因干预后,采用牙种植体治疗,其稳固性、美观度比较好,能有效修复患者牙缺损情况,舒适度及支持力比较高,有效恢复牙龈指数与咀嚼功能[8]。受样本、时间等因素,慢性牙周炎并缺失牙应用牙种植体治疗远期牙种植体的成功率,有待研究补充。

综上所述,慢性牙周炎并缺失牙应用牙种植体治疗,近期种植修复存留高,与牙周健康者咀嚼功能及牙龈指数效果相似,但近远中骨的吸收量比较多,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吸收量种植体牙周炎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生菜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菜豆对铜镁钠吸收利用的特点分析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