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2021-05-12 02:29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5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灌洗支气管镜感染性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5)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观察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130例肺部感染性病症的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同为6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应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对不同治疗手段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2%,高于对照组的64.6%,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指标与Lac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相关指标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优越,差异明显(P<0.05)。结论: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对改善血气指标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

肺部感染主要是肺间质、肺泡腔、终末气道肺实质性炎症,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体温改变等。肺部感染患者病情普遍比较严重,会明显降低气道保护功能,患者无力排痰,可能会出现气道梗阻、肺不张等多种情况[1]。肺部感染严重的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速度快,如不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就可能引起器官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临床治疗主要采取感染控制,常规性的感染控制方法容易诱发细菌耐药性,致使肺部分泌物堵塞气道,引起系列不良反应。针对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分析观察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研究病例来自2018年7月~2019年7月,为到本院治疗的130例肺部感染性病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肺部感染判断标准,且排除精神系统疾病、免疫功能缺陷者。通过双盲随机将患者分为数量均等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都为65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25例和20例,年龄50~78岁,平均(61.3±3.3)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6比19例,年龄51~78岁,平均(62.6±3.2)岁。

1.2 方法

所有对照组均通过常规的疗法予以治疗,主要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止咳化痰、营养支持,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同时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方式下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患者采取支气管肺灌洗治疗。该组患者治疗前完成各项检查,禁食2~4h,随后保持平卧位,在灌洗之前使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进行镇痛镇静,并予以静脉滴注,随后将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mL均匀涂抹在支气管镜插入前50cm,将呼吸机的延长管对其进行连接,在连接的过程当中,两端分别要连接气管导管体外端口和呼吸机的回路,纤支镜入口为活瓣密闭端。灌洗期间应在机械通气状态下利用气管导管将纤支镜插入。首要灌洗的肺段需经活检孔将1~2mL的2%的利多卡因注入,局部麻醉灌洗肺段,随后通过活检孔将纤支镜顶端楔入段或亚段支气管开口位置注入灭菌生理盐水,每次20~30mL,同时利用50~100mmHg负压吸引灌洗液,多次冲洗,直至灌洗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但应控制量在100~200mL,且全部在机械通气下的第一周开始灌洗,每隔1~2d灌洗一次。直至发现患者痰液量减少,粘度变稀后即可停止灌洗。患者灌洗时需全程持续性进行心电监护。如灌洗期间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不足80%,心率超过130次/min,需立即停止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对比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aO2)、氧合指数与乳酸(Lac)水平。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症状全部消失,胸部病灶完全吸收;有效:临床症状都得到了改善,且各项功能指标达到了好转的标准,患者的炎症病灶有一半以上都得以吸收;无效:如患者治疗以后,病情没有得到好转甚至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进行统计学验证时,应用的统计学软件为IBM公司的最新版本的SPSS26.0,对研究中所有的数据、样本率、构成比、单、双总体等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Pvalue)检验上述所有概率模型当中数据的显著性水平,P<0.05表示数据差异存在显著性水平。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2%,高于对照组的64.6%,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指标与Lac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之后相关指标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优越,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与Lac水平变化对比

3.讨论

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肺部需要与外界保持高频率的呼吸交换,在此期间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引发局部血氧不足、黏膜组织血肿等,且肺部与口腔、鼻腔、咽部保持相通状态,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增加黏液分泌[2]。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活动范围及能力受到限制,致使自主排痰能力降低,引起痰液黏稠,促进分泌物释放,引起气道阻塞。临床治疗主要采取积极抗感染,控制感染是抑制患者病情进展的关键。

最近几年现代化医疗技术的提高,使得临床越来越多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相关病症的治疗[3]。纤维支气管镜可经口鼻直接到达支气管,从而观察到患者肺部病变情况,提供清晰图像,明确患者病情进展[4]。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其实就是在支气管镜的支持下研究的新技术,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患者病灶位置,将脓性分泌物吸出,并在病灶位置注入抗生素,以预防分泌物阻塞气道,达到杀菌的效果。支气管显微镜肺泡灌洗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方法,安全性相对较高,起效速度快,针对性强,是一种微创治疗模式,可避免对患者气道黏膜损伤。

综上所述,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对改善血气指标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灌洗支气管镜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思考心电图之177》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