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价值分析

2021-05-12 02:29天津市河西医院综合内科天津30020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病死率呼吸衰竭气道

天津市河西医院综合内科 (天津 300202)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COPD)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祛痰、止咳、控制气道炎症、纠正酸碱失衡、恢复电解质平衡、扩张气道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为69.0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2.38%,再入院率为9.52%,对照组分别为16.67%、28.57%,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及再住院率,改善炎症因子水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病死率高、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在长期病变状态下,肺功能受到严重损害,且受长期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影响,可引起呼吸衰竭,不仅会加重其病情,还会导致治疗难度增加。目前,无创正压通气仍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常用的呼吸辅助疗法,可改善患者的通气状态[1,2]。本文将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8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标准:(1)结合病史、肺功能、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确诊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2)神志清醒;(3)患者可自主呼吸,能够配合呼吸机;(4)患者具备一定的咳痰能力;(5)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6)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严重心律失常患者;(2)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3)气胸、纵隔气肿患者;(4)感染性休克患者;(5)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男性24例,男性18例,年龄44~87岁,平均(57.92±6.04)岁,COPD病程3~13年,平均(8.58±1.32)年。对照组42例,男性25例,男性17例,年龄43~86岁,平均(56.97±5.79)岁,COPD病程3~14年,平均(8.64±1.45)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祛痰、止咳、控制气道炎症、纠正酸碱失衡、恢复电解质平衡、扩张气道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使用仪器:Harmony S/T无创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单向排气阀或口鼻面罩,采取面罩旁孔给氧的方式。氧流量维持在4~5L/min。通气模式为S/T,参数设置:吸气相气道正压初始设置为10cmH2O,随后逐渐调整至14~16cmH2O;呼气压初始设置为4cmH2O,随后逐渐调整至6~8cmH2O[3,4]。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床旁观察及监测,第1天通气2~4h,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血气分析结果确定通气时间。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以上。

1.3 评价标准

(1)治疗后2周,根据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气分析指标判断其临床疗效,显效:体征及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停止通气后,血气分析指标基本正常;好转:体征及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尚未完全脱机,但下调相关参数;无效:体征及临床症状无缓解,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总有效率为前两项合计。(2)统计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再入院率。(3)对比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使用%、(±s)表示,采取χ2、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为69.05%,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病死率、再入院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2.38%,再入院率为9.52%,对照组分别为16.67%、28.57%,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病死率、再入院率对比[n(%)]

2.3 炎症因子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对比(±s,pg/mL)

表3.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对比(±s,pg/mL)

组别 IL-6 TNF-α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4.34±11.54 149.58±7.69 455.58±21.23 208.80±13.23对照组 309.10±12.87 203.30±8.80 461.62±27.67 265.37±21.28 t 1.785 29.790 1.122 14.631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老年化进程的加快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的升高,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比例也有所增加,由于该类患者多伴有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情况,容易造成呼吸肌疲劳,因此需要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减轻其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其通气状况,为其他对症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其病情转归[5]。以往临床上主要采取有创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通气支持,但由于其需要气管内插管、无法经口进食、创伤大、费用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无创呼吸辅助方式,可利用面罩等方式,连接呼吸机,不需要插管或切开气管,可解决有创机械通气的创伤大、并发症多等问题,更受到医师及患者的青睐[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10%,病死率为2.38%,再入院率为9.52%,对照组分别为69.05%、16.67%、28.57%,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显示了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治疗价值。分析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优势,首先,可通过提供吸气正压降低呼吸阻力,改善肺部气体分布。其次,有证据表明,无创正压通气不仅能够改善动脉血氧分压,同时可预防气道软组织塌陷,有利于改善其通气状态及肺功能。此外,IL-6水平可反映气流受阻程度,而TNF-α是一种具有促炎症作用的强效炎症介质,从本次研究可见,无创正压通气可降低气道炎症反应程度,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综上所述,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及再住院率,改善炎症因子水平。

猜你喜欢
病死率呼吸衰竭气道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