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识别心电监护仪波形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

2021-05-12 02:29天津市黄河医院内分泌一科天津30011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监护医务人员

天津市黄河医院内分泌一科 (天津 300110)

内容提要:目的:研究正确识别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监护仪波形对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9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试验组(48例)与常规组(48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监护方法,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人员的培训,使其正确识别心电监护仪波形,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发现患者心律失常时间以及患者对监护的满意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发现患者心律失常时间均短于常规组,试验组患者监护满意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员加强培训,使其正确识别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监护仪波形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患者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肌梗死这一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一旦患病不但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与经济压力[1]。患者在入院期间,医务人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患者心律失常等异常状况,就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因此需要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率的变化[2]。本文主要研究医务人员正确识别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监护仪波形对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所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6例,分组方式为计算机数字抽样法,组间分布为试验组(n=48)与常规组(n=48)。试验组患者男女性别分布为23/25。年龄范围为46~72周岁,平均(53.27±6.35)周岁。常规组患者男女性别分布为28/20。年龄范围为47~74周岁,平均(53.29±6.31)周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经由统计学软件得知:统计结果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校准结果合格。本次研究内容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可执行。纳入标准:(1)经本院相关医学检查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患者家属在知晓本研究内容基础上,自愿签署相关协议;(3)患者从发病至入院期间短于24h。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缺乏者;(2)单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3)有语言障碍、沟通障碍、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监护方法,具体内容有:(1)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的病理知识、预防知识以及相应的禁忌行为与注意事项等,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2)常规检查:患者入院后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要求患者遵医嘱用药,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为患者保持良好的病房卫生与病房环境。

试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正确识别患者的心电监护仪波形,具体内容如下:(1)组建心电监护仪识别培训小组:各专家或科室负责人将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监护仪波形整理出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专家、小组研讨等方式,在得到确切的资料后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室性心动过速波形为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QRS波畸形宽大,时限在0.12s以上,并且与主波方向相反,频率为120~230次/min,房室分离。实践表明,心室颤动就是心室扑动的前奏,如果患者出现心室扑动情况,则会在短时间内丧失意识,甚至出现呼吸停止等危急情况,此时如果没有给予患者有效的质量,将会导致患者死亡。医务人员在患者出现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等情况时,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立即使用除颤器,对患者快速展开有效的施救;同时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记录并告知医师,配合医师的嘱咐处理患者;(2)管理仪器:在不影响监护仪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医务人员应该要尽量调低心电监护仪器的音量,并将指示灯调暗,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

1.3 观察指标

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发现患者心律失常时间以及患者对监护的满意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住院时间、发现患者心律失常时间对比

经护理,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发现患者心律失常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1所示。

表1.住院时间、发现患者心律失常时间对比(±s)

表1.住院时间、发现患者心律失常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发现心律失常时间(s)试验组 48 28.32±4.28 15.36±3.22images/BZ_140_1287_520_2302_677.png

2.2 监护满意评分对比

经护理,试验组患者监护满意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2所示。

表2.监护满意评分对比(%,分)

3.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医务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能够快速并准确地识别心电监护仪波形可以转变医务人员传统的护理观念,防止医务人员机械性执行医嘱,不会灵活变通,导致患者在发生异常情况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从而引起不良后果。开展心电监护仪波形培训可以让医务人员有计划的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从而提升医务人员的护理质量[3]。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正确识别患者的心电监护仪波形可以让医务人员通过患者的心电监护仪波形及时发现患者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异常情况,为后续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创造了有利条件,显著改善预后[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发现患者心律失常时间均短于常规组,试验组患者监护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对医务人员加强培训,使其正确识别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监护仪波形能够让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能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监护医务人员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液体敷料对心电监护患者皮肤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