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诊断的表现特点分析

2021-05-12 02:29天津港口医院放射科天津300456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斜率磁共振肌瘤

天津港口医院放射科 (天津 300456)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诊断宫颈癌的表现特点。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1月~2020年11月。经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获取26例正常宫颈、26例宫颈肌壁间肌瘤、28例宫颈癌患者的TTP(达峰时间)、SSmax(首过最大灌注斜率)、ME(最大增强)、TI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血流动力学特征、灌注特性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SSmax高于肌瘤对比组和正常宫颈组,ME、TTP参数值均低于肌瘤对比组和正常宫颈组(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诊断宫颈癌能够不同程度反映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流灌注,鉴别诊断宫颈癌价值较高。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我国每年新增病例数超过13万例,在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比28.8%,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临床多通过细胞学检查、妇科检查、病史、症状表现,同时需依靠宫颈活检确诊,虽能够为患者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但具有较强创伤性。伴随医学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磁共振检查在宫颈癌中的检查价值逐渐得到肯定,灌注加权成像虽在宫颈癌诊疗中已有应用,但应用仍不广泛且不成熟[1]。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诊断宫颈癌的表现特点,以期为临床宫颈癌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阐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宫颈癌组:收集本院2015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28例宫颈癌患者。年龄28~67岁,平均(49.12±2.33)岁,腺癌7例,鳞癌21例,经MRI检查前活检证实8例,经MRI检查后子宫全切手术病理证实20例。纳入标准:宫颈病灶>7mm,宫颈癌Ⅰb期以上,经活检病例肿块大小>15mm。排除标准:MR检查禁忌证患者;幽闭恐惧症患者;装有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患者。肌瘤对比组:26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结果反馈确诊宫颈肌壁间肌瘤,入选对象肿块均无明显变性,平均年龄(48.97±2.46)岁,排除MR检查禁忌症患者。正常对比组:26例正常对照组中18例卵巢囊肿患者,8例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48.82±2.67)岁,受检者均常规接受MRI检查无子宫疾病,无MR检查禁忌症,均签署知情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通过西门子1.5T磁共振扫描仪器为患者进行扫描操作,选取Madrad公司推出的MR自动高压注射器以及上海博莱科信谊公司推出的钆贝葡胺对比剂。病理均常规依次开展常规扫描、灌注扫描、增强扫描,灌注扫描选用VIBE横断位扫描序列,FOV:260mm,TR/TE为6.56/1.78ms,层间隔0mm,层厚4.0mm,矩阵256×128,翻转角12°,将病灶作为中心,通过磁共振仪器对宫颈进行90期连续、无间断扫描,经高压注射器为其进行静脉团注,注射速率为3.5mL/s,对比剂注射完成后将15mL生理盐水以相同速率注入管道进行冲洗,随后启动VIBE进行扫描,共扫描180s,结束后常规进行增强扫描,选取TSE序列T1WI成像,为患者开展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扫描,设置层厚4mm,重建厚度2mm,FOV 320mm,TR/TE为4.0/1.9ms,Matrix:320×160。

1.3 观察指标

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放射科医师分析检查图像,通过工作站(syngo)将动态增强图像置入Imaging V35软件进行有效处理。通过感兴趣区法计算TIC,根据TIC结果计算ROI(每个感兴趣区)灌注参数值:ME、SSmax、TTP值。设置ROI:肌瘤、宫颈癌选择在1~90期间最大信号差距的位置,根据平扫与增强扫描序列,保证在肿瘤病灶中均存在每个感兴趣区域;正常宫颈选取肌层,将感兴趣区域设置为3×3mm,测量3次,计算均值,公式:最大增强为峰值强度-初始强度,达峰时间为峰值强度时间-初始强度时间,受过最大灌注斜率为峰值强度时间和初始强度时间二者的最大斜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研数据均由SPSS 23.0进行对比检验,磁共振灌注成像参数用(±s)表示,经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对比价值。

2.结果

2.1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诊断宫颈癌、肌瘤、正常宫颈的TIC曲线特点

28例宫颈癌患者中有23例“速升平台”型TIC曲线,5例呈“速升缓降”型TIC曲线。26例正常宫颈中20例“缓慢上升”型TIC曲线,6例“速升平台”型TIC曲线,与宫颈癌相比,正常宫颈“速升平台”的上升支更加平缓,平台维持时间相对而言比较短,且平台末期存在略微上升趋势。宫颈肌瘤26例患者中有22例“速升平台”型TIC曲线,4例“缓慢上升”型TIC曲线,子宫肌瘤“速升平台”上升斜率与宫颈癌的相比明显更低,与正常宫颈相比明显更高,子宫肌瘤“缓慢上升”上升支斜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

2.2 宫颈癌与肌瘤、正常宫颈磁共振灌注成像参数对比

宫颈癌组ME、TTP参数值均低于肌瘤对比组、正常宫颈组,SSmax高于肌瘤对比组、正常宫颈组,2组数据经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对比宫颈癌与肌瘤、正常宫颈磁共振灌注成像参数(±s)

表1.对比宫颈癌与肌瘤、正常宫颈磁共振灌注成像参数(±s)

注:与宫颈癌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n) ME SSmax TTP宫颈癌组 28 164.62±43.15 8.78±2.93 36.07±6.12正常宫颈组 26 298.44±9.28* 4.24±0.83* 98.78±8.49*images/BZ_153_177_2571_1192_2623.png

3.讨论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临床研究多集中在胰腺、肝脏、脑部,宫颈癌的发病率相比脑部肿瘤更高,更易获取病理结果,且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因此,在宫颈癌中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的研究应用可能具有独特优势[2]。新生血管是肿瘤生长的必要条件,新生血管增加会导致肿瘤血流灌注、毛细血管以血管容积的改变,为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评价肿瘤血管化程度等生理信息功能提供了可能[3]。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能够观察到器官形态学的改变,同时反映出来器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表现,进而为微血管密度信息提供有效依据[4]。本次研究结果数据表明,宫颈癌组ME、TTP参数值均低于肌瘤对比组和正常宫颈组,SSmax高于肌瘤对比组和正常宫颈组,2组数据经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发现,肌瘤磁共振TIC成像曲线与宫颈癌相似度极高,但首过最大灌注斜率与达峰时间在宫颈癌与正常宫颈之间。因此表明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曲线与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流灌注情况等具有较好相关性,但特异性不高,结合增强、常规序列能够更好地观察宫颈癌血流动力学信息与形态表现[5]。本研究虽取得初步结果,但仍存在较多局限性,如符合手术条件的病例中宫颈鳞癌居多,患者年龄、身体条件等差异较大,尤其是心血管水平差距,均会导致灌注参数变异,后续仍需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各项参数相关性较高,能够将活体肿瘤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与血流灌注情况有效反映出来,对于宫颈癌的鉴别诊断以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斜率磁共振肌瘤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基于子孔径斜率离散采样的波前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