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观察

2021-05-12 02:29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征象股骨头影像学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 (辽宁 沈阳 110000)

内容提要:目的:总结股骨头缺血坏死使用磁共振(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笔者整理并将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诊断的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筛查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CT诊断、MRI诊断,对照组仅进行MRI检查,评价不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MRI较CT对观察组股骨头缺血坏死典型征象检出率更高,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准确率更高,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MRI股骨头影像学表现方面存在不同。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磁共振相对于CT诊断价值更高,能够提高更多典型征象检出,指导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治疗。

股骨头缺血坏死较为常见,临床也存在较高的发病率,结合当前临床文献报道,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较多,单一原因或者是多种原因的综合会造成股骨头区域循环血量不断减少,当血液量较少且不能维持正常股骨头组织代谢时,可出现股骨头坏死[1]。随着病情加重可引起患者出现行走困难等典型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残疾。重视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研究,能够在发现病变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延缓患者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影像学方法是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主要方法,常见的比如X线、CT、MRI等,本文以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诊断的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诊断方法及其诊断结果资料予以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诊断的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24~73岁、平均(39.48±5.28)岁,左侧患病29例、右侧患病21例。病因:创伤原因18例、酒精性原因15例、激素性原因10例、其他原因7例。同时选择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筛查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3~74岁、平均(39.52±5.31)岁,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两组人员均同意实施MRI检查;(2)检查资料都有完整记录;(3)观察组经临床综合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排除标准:(1)MRI检查禁忌症者;(2)中途退出研究者。观察组、对照组性别比与年龄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可比性。

1.2 方法

CT检查:检查仪器为西门子SomAToM Emotion 16层螺旋CT,检查体位:仰卧位,从髋臼顶部到小转子水平为扫查区域,仪器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s,层厚=5mm,层间距5mm,按照常规CT检查完成股骨区域检查,并依据影像学检查资料做出评价。

MRI检查:检查仪器为:日立0.3T MRI成像扫描仪,使用体部线圈,依次完成髋关节横断面与冠状面检查,常规T1WI序列、T2WI序列扫查,层厚=6mm,层间距=1mm,TR=500ms,TIWI:TE=20ms,T2WI:TE=2000ms,按照MRI操作完成股骨头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资料完成分析。

1.3 观察指标

(1)不同方法诊断准确率;(2)典型影像学征象表现检出情况;(3)观察组与对照组股骨头MRI影像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通过软件SPSS20.0完成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均为计数资料,表示为(n,%),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分析

50例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确诊,CT诊断准确率64.00%(32/50),MRI诊断准确率为92.00%(46/50),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准确率高于CT诊断,χ2=11.421,P=0.000,有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组患者典型征象表现检出情况分析

MRI与CT检查方法相比,其对股骨头缺血坏死典型线样征、骨髓水肿、骨小梁模糊等征象表现检出率更高,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MRI与CT典型征象表现检出情况[n(%)]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MRI表现分析

对照组健康人员MRI检查后股骨头区域表现为TIWI高信号,T2WI高信号,股骨头边缘较为光滑,信号同脂肪组织信号强度较为接近,中心表现出略低信号;股骨头皮质、髋臼骨性关节面表现为低信号,骨皮质同两端信号相连,线状低信号见于头颈交界位置。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方面,早中期股骨头使用MRI检查后,T1WI股骨头形态无异常,股骨头软骨下方存在低信号带,且与骨皮质保持平行;T2WI低信号带内夹杂着高信号带;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通过MRI检查后,股骨头表现出不均匀信号,且以低信号为主,斑点状高信号存在于低信号带中,股骨头出现塌陷、扁化等表现。

3.讨论

结合研究结果资料,MRI以92.00%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 64.00%的诊断准确率,证实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诊断准确率更高。股骨头缺血坏死典型线样征、骨髓水肿、骨小梁模糊等表现方面,MRI较CT检出率更高,这也是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准确率更高的原因,更高的影像学资料表现检出可保证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准确率;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其对应的MRI影像学资料表现同健康股骨头影像学表现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是进行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郭红斌分析了CT、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认为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分期准确度、分辨率、早期股骨头坏死阳性征象等检出率较CT更高,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钟贻洪分析了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研究认为MRI较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阳性检出率更高[4]。上述研究结论同本文研究较为接近,证实了MRI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方面的诊断价值。

综合上述研究分析,通过对怀疑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可首选MRI进行诊断,便于更早以及更加准确地保证股骨头缺血坏死检出,为患者尽早治疗提供影像学资料支持。实际应用期间还需要重视对MRI检查禁忌症的筛查,对于存在MRI检查禁忌症患者可使用CT进行检查。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期间,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多参数以及多方位成像,检查期间可促进骨髓解剖结构的形态显示,有助于发现不同人员在股骨头病理方面的改变,提高对骨髓病变诊断敏感性。从实际临床应用方面分析,MRI还能够作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的重要依据。不同股骨头坏死分期是进行股骨头坏死疾病治疗方案确定的基础,因而股骨头坏死治疗前灵活的进行MRI检查可指导部分股骨头坏死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实际诊断中为避免MRI检查可能出现的漏诊、误诊情况,需要综合患者症状、体征等共同做出诊断。

综上所述,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磁共振相对于CT诊断价值更高,能够提高更多典型征象检出,指导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治疗。

猜你喜欢
征象股骨头影像学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