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施用丁酰肼对福建茶生长的影响

2021-05-13 08:52李子华李秋静谢腾芳和宝山
现代园艺 2021年8期
关键词:绿篱叶色药害

李子华,李秋静,谢腾芳,和宝山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00)

福建茶又名基及树,紫草科基及树属常绿小灌木,叶片厚而浓绿,可观性较强,但生长速度快,枝条坚硬容易出现枝叶参差不齐的现象[1],生长季每月需修剪1~2 次,耗时耗工,养护管理费用高。丁酰肼化学名称为二甲基氨基琥珀酰胺,属于低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虽部分研究显示,施用丁酰肼对苹果[2]、花生[3]等农作物有一定的残留期,但对人体具有致畸[4]、致癌[5]作用的可能性较低,目前在菊花等花卉植物[6-8]及果树[9]上应用广泛。丁酰肼矮化植株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缩短植株节间,其抑制稳定性差,需反复使用,且在高浓度下易引起叶片变形[10],需要通过试验获取合适的配比才能更好地应用,以致不产生药害。在道路绿化养护工程中,以福建茶为主的绿篱和模纹绿篱修剪工作量较大,如何减少人力物力投入,进行节约型的养护是绿化公司追求的策略,采用生长抑制剂则可以替代人工修剪,节省大量人力、财力。在广东开平市城区道路养护项目中选取丁酰肼对福建茶进行叶面喷施处理,获取合适的浓度配比,为市政绿篱修剪养护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开平市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绿化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城区绿篱长度约20km,总面积约1.3hm2,主要集中在杜澄大道、东兴大道、人民路、人和路等新城区道路,以福建(Carmona microphylla)、黄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 cv.'Dwarf Yellow')、七彩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 L.Cv.'Cooper')、龙船花(Ixora chinensis Lam)等灌木为主,其中福建茶的比重较大,约占1/4。本次试验的道路中心绿化带位于开平城区东部新美村的曙光东路段,地理坐标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2.72°,北纬22.39°,西临苍江,海拔较低,道路两旁为纺织工厂,每天有货柜车出入,并在晚间清洗路面防尘,水分渗透到绿化带,故该区域的常规养护仅每月修剪1 次绿篱,见干浇水。

1.2 试验材料

以该路段12 年生的福建茶绿篱为试验对象。供试植物生长延缓剂为92%丁酰肼可湿性粉剂,由邢台宝波农药有限公司生产,试验用具为容量2L 的手压式喷雾器。

1.3 试验方法

通过喷施200 倍液、400 倍液、600 倍液、800 倍液的丁酰肼和清水对照处理,以筛选出丁酰肼适合福建茶的配比浓度和注意事项等。每处理面积4m2,包括顶面和侧面,3 次重复,各重复随机排列,修剪2d 内进行施药。喷施前,修剪绿篱,修剪后的绿篱高度0.6m,侧面修剪平整,无漏剪。选择在风力小、晴天下午16∶30后,均匀喷洒于植物叶片正反两面,以叶面滴水为准[11]。试验处理浓度及标记见表1。

表1 试验处理浓度

1.4 测定项目

所有处理每7d 调查1 次,记录植株生长状况(定性指标);福建茶处理后40d 测定株高及新梢长(定量指标),每处理面积随机测定20 条新梢(以0.6m 的绿篱高度为准,新长出的枝条为新梢);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各处理株高(梢长)抑制生长率。株梢长抑制生长率(%)=[(对照区梢长-处理区梢长)/对照区株高(梢长)]×100。根据外观记录评价处理效果。内容包括:叶色(各试验组叶色以对照为5 分,对应增减分数,幅度为:1~10 分)、处理区均匀性(很整齐、整齐、不整齐),植株叶片伸展情况(正常、稍微皱缩、严重皱缩),生长状况(生活力旺盛、生活力正常、生活力衰退),整体可观性(很好、好、差、很差)[12]。

2 结果与分析

表2 丁酰肼对福建茶观赏性的影响

2.1 丁酰肼对福建茶生长的影响

2.1.1 丁酰肼对福建茶新梢长的影响。喷施40d 后,200倍液、400 倍液、600 倍液和800 倍液的丁酰肼处理福建茶的梢长抑制生长率分别为31.75%、26.22%、17.19%和13.36%,表明在各种浓度下丁酰肼均能延缓福建茶的新梢生长,其抑制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大。除了40d 时对各处理的新梢长进行取样测量,每周都进行了观测测量如下。

7d 和14d 观测可得,各浓度丁酰肼处理的新梢不明显,清水对照处理的新梢长约5cm,差异明显。

21d 观测可得,200 倍液处理的新梢不明显;400 倍液、600 倍液和800 倍液处理的新梢长度没有明显差别,约6cm;清水对照处理的新梢长约10cm,差异明显。

28d 观测可得,200 倍液处理的新梢长度约8cm;400 倍液和600 倍液处理的新梢长度没有明显差别,约10cm;800 倍液处理的新梢较长,约15cm,与清水处理的已没有明显差异。

35 和40d 观测可得,200 倍液、400 倍液和600 倍液处理的新梢长度没有明显差别,约13cm;800 倍液处理的新梢较长,约17cm,与清水处理的已没有明显差异。

结果表明,各种浓度丁酰肼对福建茶的处理都存在药效的衰减,浓度越小,衰减越快,200 倍液在21d 内的新梢均不明显,与清水对照处理的差异明显。

2.1.2 丁酰肼对福建茶生物量的影响。喷施丁酰肼的福建茶生物量变化,喷洒40d 后,清水对照处理的福建茶生物量增加1907g;200 倍液、400 倍液、600 倍液和800倍液丁酰肼处理的福建茶增长的生物量分别为1157g、1484g、1636g 和1692g,与对照分别降低了39.30%、22.14%、14.17%和11.23%。结果表明,在各种浓度下丁酰肼均能延缓福建茶的生长,其抑制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大,其中200 倍液处理与清水对照处理的生物量增加差异显著,而400 倍液和600 倍液处理的生物量增加相近。

2.1.3 丁酰肼对福建茶健康的影响。喷施丁酰肼的福建茶均生长良好,叶片均伸展正常,没有叶片蜷缩等药害发生。

2.2 丁酰肼对福建茶观赏性的影响

2.2.1 丁酰肼对福建茶叶色的影响。喷施丁酰肼14d,各浓度对福建茶的叶色加深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时间而衰减,800 倍液的21d 已经恢复叶色,600 倍液27d恢复叶色,400 倍液35d 恢复叶色,200 倍液42d 恢复叶色。结果表明,在各种浓度下丁酰肼均能使其叶色加深,存在消退期,浓度越大消退期越长,最大浓度出现在处理后的14d。

2.2.2 丁酰肼对福建茶处理区均匀性及可观性的影响。喷施丁酰肼的福建茶均匀性及可观性变化(如表2),喷洒后14d,各浓度处理福建茶的均匀性及可观性都最高,然后随着时间而衰减。21d 后,800 倍液和600 倍液的处理效果与对比无明显差异,400 倍液的处理效果在27d 后与对比无明显差异。200 倍液的处理效果最好,但也在21d 后开始转差,35d 后与对比无明显差异。

2.3 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本试验结果尚未进行大规模绿篱管理,暂无法统计施用丁酰肼在绿篱管理方面可节约的人工、机械、肥料、农药等的实际金额,但试验证明,经丁酰肼处理的福建茶生长缓慢,叶色浓绿,能有效减少修剪次数,抗逆性增强。可见,丁酰肼是值得在绿篱管理中推广的植物生长延缓剂,若能正确施用,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3 结论与讨论

本次针对福建茶采用丁酰肼做试验,可知各浓度丁酰肼药剂喷施7d 后福建茶叶片颜色开始明显加深,节间缩短,枝叶硬度增加,不同浓度对福建茶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且随着浓度的递增,效果更明显,药效有消退期,在喷施后14d 达到最大值,并开始衰减,浓度越高消退越慢,27d 观测得200 倍液处理的福建茶还保持较好的均匀性和可观性。由此可知,采用200 倍液处理福建茶更优于药剂说明的浓度400 倍液,主要原因可能是此药剂针对农业作物或草本,因此在木质绿篱上使用的有效量与建议量有所不同,喷施间隔为1 个月为宜。本次试验与处理一串红的适宜浓度[7]不一致,主要原因可能是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适宜用量存在差异。用45%有效成分丁酰肼200 倍液处理假连翘产生药害[13],可能是不同植物对药剂产生的抗性及叶片的质地不同所致。本试验并没有产生药害,但鉴于采用的最高浓度为200 倍液,并不证明更高的浓度不产生药害,也不证明200 倍液是对福建茶的最适宜用量。

采用合适浓度的丁酰肼应用在修剪造型上,可有效节省人工成本。生长季节可以减少一半的修剪次数,休眠季节喷施后几乎不用修剪,经处理的福建茶生长缓慢,叶色浓绿,抗逆性增强,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绿篱叶色药害
绿篱的养护与修剪
夏 荷
刺梨做果园绿篱的栽培管理技术
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八月紫薇红
作物药害如何急救
泰安气候条件对‘黄金芽’茶树新梢呈色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水稻突变体库的构建及部分性状分析
哈尔滨秋季22种乔木叶片色彩属性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
浅谈枣庄市园林绿化中绿篱植物的选择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