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朱鹮冠癣的诊治

2021-05-14 04:00庆保平权海云
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笼舍朱鹮收容

庆保平,权海云,段 英,赵 伟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洋县 723300)

冠癣又称头癣,主要发生于鸡,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感染鸡的鸡冠和头部皮肤产生典型的白色鳞屑和痂皮,颈部羽毛脱落,其致病因子为禽小孢子菌(Microsporum gallinae)。禽冠癣在鸡、火鸡、鸭、鹌鹑和金丝雀中均有发现,但朱鹮(Nipponia nippon)患此病尚无报道。

2019年7月16日,我们在对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收容救治的病伤朱鹮进行健康检查时发现,一只成年朱鹮头部裸露皮肤表面有黄白色痂片,头颈部羽毛脱落,确诊为冠癣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1 发病情况

6月13日,该朱鹮因步态不稳、无力飞翔被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收容救助,饲养于龙亭救助站,按维生素缺乏症和营养不良予以治疗,经过近1月的治疗病情好转,决定择日放归野外。7月16日,健康检查时发现头部裸露皮肤表面有黄白色糠麸状痂皮,头枕部和颈部部分羽毛脱落。据饲养员回忆,7月12日左右该鸟头部出现白色痂皮,以为是头部在尼龙网片上剐蹭导致的皮肤擦伤,未做检查和治疗。7月14日左右发现其头部羽毛少量脱落。

2 临床症状

发病朱鹮头部裸露皮肤表面出

图1 朱鹮冠癣的症状

现白色糠麸样痂皮,继而头枕部和颈部羽毛脱落,皮肤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痂皮,头颈部外观呈“秃鹫”样。病鸟烦躁不安,频繁飞撞,致使翅膀多处皮肤损伤,进食量显著减少。

3 流行病学调查

朱鹮救助站网笼为2019年新建的笼舍,坐西朝东,位于两栋房子之间,笼舍大小为长6.0 m×宽3.0 m×2.5 m,中间采用尼龙软网隔成两间,笼舍顶部覆盖褐色遮阳网,笼舍后侧借用砖混围墙搭建,前方紧靠笼舍门口修建有长4.0 m×宽1.5 m×高2.0 m高的操作间,笼舍整体采光、通风条件较差。汉中地区年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平均气温26.3℃,年降水多集中在春夏秋三季,其中夏秋季最多,占全年将适量的73.2%,环境湿度较大。同时笼舍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和消毒,加之笼舍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舍内相对湿度大多保持在80%左右。笼舍建成后,有40多只病伤朱鹮在此救治和短暂饲养(3~20 d),未发现患有此种疾病个体。该病鸟从收容救治到发病的30 d里一直圈养在该笼舍,是在该笼舍饲养时间最长的个体,也是首例患此病的个体。

4 实验室诊断

用75%酒精对患处皮肤进行消毒杀灭皮肤表面杂菌,继而用灭菌手术刀片轻轻刮拭患处皮肤获取痂皮,放入病料采集袋中带回实验室进行镜检和真菌培养。

将痂皮置于载玻片上,加10%的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上缓慢加热直到皮屑溶解,停止加热轻压盖玻片驱逐气泡,用低倍镜(10×10)观察,发现有较长的分枝状菌丝和一些短菌丝碎片。

用带痂皮的棉签均与涂抹沙堡氏培养基,置于霉菌培养箱27℃培养,11 d时培养基上长出大量直径约0.3 mm的平绒样白色湿润的菌落。继续培养,白色菌落逐渐转变为淡粉色、橘黄色,橘红色直至红色,菌落直径增长到1~2 mm。挑取橘红色菌落镜下观察,即可见菌丝上大量梨型小分子和有棘状凸起、6~8 个分隔的大分子孢子。

通过病源微生物鉴定以及流行病学分析,认定致病菌为禽小孢子菌。

5 治疗

原饲养笼舍使用百毒杀(生产单位:上海派斯德生化有限公司,批号:180512)200倍液喷雾消毒;揭开笼顶1/3遮阳网增加采光。患病朱鹮单独隔离饲养,选用制霉菌素(生产企业: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80612)按照每公斤体重5万IU、复合维生素B(生产企业: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90206 )2片,一次口服,2次/d,连用5 d。每天结合内服给药,使用黑癣王(生产企业:广州市亿民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80703)喷剂喷于患处约5 min后取膏剂均匀涂抹。

用药3 d后,头部皮肤痂皮消退,羽毛脱落情况减轻,病鸟食欲增加。5 d后头部和颈部皮肤痂皮消失,羽毛停止脱落,病鸟取食、休息、行走和理羽等行为恢复正常。7 d后停止口服给药,仅使用黑癣王对患处皮肤用药。10 d后用消毒棉签擦拭患处,并接种沙堡氏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未分离到致病菌。

6 讨论

禽小孢子菌是禽类冠癣的主要致病因子。鸡感染该菌后鸡冠和头部皮肤产生典型的白色鳞屑与痂皮,颈部羽毛脱落。本次发病朱鹮的症状与鸡冠癣的症状极为相似,这为疾病的诊断和早期用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对病鸟的救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饲养笼舍湿度高和采光不良为该病的发生提供了环境条件。禽冠癣的发生与季节和环境密切相关,禽小孢子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干燥的环境和日光的照射不利于其生长。该鸟为收容救助的野生朱鹮胆小机警,笼养中时常飞撞致使头部皮肤多次搽伤,长期饲养(从收容到发生本病近30 d)在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湿度较大的笼舍环境中,为禽小孢子菌病的感染提供了条件。

及时隔离病鸟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控制传染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针对该病例,我们一方面对病鸟及时隔离采用内服和外用抗真菌药物结合治疗的方式进行积极治疗,使其得以完全康复。

猜你喜欢
笼舍朱鹮收容
重庆动物园游蛇展示笼舍的环境丰容及其影响
收容教育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收容教育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朱鹮 从7到1000的生存跨越
优雅的朱鹮
视觉丰容对幼年川金丝猴行为影响初探
獭兔球虫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朱鹮你好
啊,朱鹮
收容教育所举办文艺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