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血电解质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2021-05-17 04:34罗绍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胸腔镜胃肠道

罗绍君

食管癌为机体食管上皮恶性病变,其占机体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2%[1]。麻醉是胸腔镜手术开展的前提与保障,与患者围术期的安全及预后有直接的关系。全身麻醉为腔镜手术的主要麻醉方式,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但其难以高效抑制手术有害刺激,可能影响术后康复[2]。硬膜外麻醉在大型开腹手术中仍具备较高应用率,其可取得比全身镇痛更好的效果,但在疾病转归、器官保护中的应用效果受到质疑[3]。有学者提出可结合两种麻醉方式,不仅可发挥更好的麻醉效果,同时可使麻醉并发症减少[4]。由于食管癌手术会严重影响患者机体胃肠道功能,破坏血电解质平衡,本次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血电解质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40~68 岁,平均年龄(51.60±5.5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6 例,Ⅱ级14 例;NYHA 分级:Ⅰ级20 例,Ⅱ级10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38~69 岁,平均年龄(51.80±5.74)岁;ASA 分级:Ⅰ级18 例,Ⅱ级12 例;NYHA 分级:Ⅰ级19 例,Ⅱ级1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食管癌诊断标准[5];ASA 与NYHA 分级均为Ⅰ~Ⅱ级;具备胸腔镜手术适应证;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具备手术禁忌证;麻醉药物过敏;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完善术前检查,常规禁饮禁食,入室后行外周静脉通道开放,实施心电监护。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胸段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开展麻醉诱导前,予以硬膜外穿刺与置管,指导患者保持左侧卧位,对穿刺点局部皮肤开展常规消毒,在T8~T9位置实施穿刺,局部麻醉下穿刺破皮,应用旁正中法进针,当出现突破感,负压完全消失后,则采用硬膜外导管向头端置入4 cm 左右,并对其进行固定。应用4 ml 1.5%利多卡因实施预推注,对麻醉平面进行观察,确认有效后开展下一步操作。

两组麻醉诱导方法为:面罩吸氧3 min 后,采用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吉林精优长白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1529)、咪达唑仑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41)、依托咪酯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992)、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与罗库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186)依次静脉注射,给药剂量为10 mg、0.05~0.10 mg/kg、0.2~0.4 mg/kg、0.5~1.0 μg/kg 以及0.6 mg/kg,待患者意识与自主呼吸消失,为其开展辅助呼吸,5 min 后借助喉镜开展双腔气管导管插管,与麻醉机连接,实施机械通气,潮气量控制为6~8 ml/kg,呼吸频率控制为10~12 次/min。对照组麻醉维持药物为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248)与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5),剂量分别为1.5~2.5 μg/ml、0.05~0.25 μg/(kg·min),间断采用舒芬太尼与罗库溴铵静脉推注;观察组每隔60 min 采用4 ml 0.25%罗哌卡因经硬膜外导管静脉推注,丙泊酚靶控浓度1.5~2.5 μg/ml、瑞芬太尼 0.05~0.25 μg/(kg·min),并采用罗库溴铵间断静脉推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电解质水平,包括血钾、血钠与血氯水平;②比较两组入室后、麻醉后、手术开始30 min 与手术完成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③比较两组术后排气、排便与进食时间;④比较两组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肠胀气、恶心呕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血电解质水平比较 手术前,两组血钠、血钾、血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血钠与血氯低于对照组,血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入室后、麻醉后、手术开始30 min 与手术完成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血电解质水平比较(,mmol/L)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血电解质水平比较(,mmol/L)

注:与对照组手术后比较,aP<0.05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2.3 两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开始排气时间为(44.25±5.10)h、开始排便时间为(48.63±4.18)h、开始进食时间为(5.30±0.45)d,短于对照组的(53.72±4.51)h、(61.50±5.84)h、(7.16±0.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发生肠胀气7 例,恶心呕吐5 例,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术后发生肠胀气2 例,恶心呕吐1 例,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P<0.05)。

3 讨论

食管癌为高发恶性消化道肿瘤,预后差,死亡率高。手术为早中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不仅可使疾病症状缓解,同时可使患者5 年生存率明显提高[6]。

有研究表明[7],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心外科手术不但可使机体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同时可将术中心律失常减少。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入室后、麻醉后、手术开始30 min 与手术完成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硬膜外麻醉的应用不会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出现明显波动,可能是由于在实施硬膜外麻醉时,用药剂量较小,同时硬膜外麻醉应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具备较低浓度。有研究报道[8],血电解质变化会对机体胃肠道功能产生直接影响。本次研究中,手术后,观察组血钠与血氯水平低于对照组,血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水平会明显影响机体胃肠道功能,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开始排气时间、开始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受到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也可能与血氯、血钠水平有关,需后续开展相关研究予以证实[9]。除此之外,胸段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加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硬膜外麻醉可使交感张力降低,使迷走神经张力提高,并发挥阻断牵拉效应,增强患者机体胃肠蠕动[10,11];硬膜外麻醉可改善机体胃肠灌注,由此加快胃肠功能恢复;硬膜外麻醉可能加快术后镇痛效果,使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12,13]。胃肠道术后易发生肠胀气、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资料报道称,在全身麻醉基础上加用硬膜外麻醉,可使胃癌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反应减少[14]。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可能是由于硬膜外麻醉实施后可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用量,特别是阿片类药物用量。

综上所述,胸段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提升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血电解质稳定度,加快患者机体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胸腔镜胃肠道
更正声明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更 正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