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丁糖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效果研究

2021-05-17 04:34彭科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外旋外展肩关节

彭科军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又称肩周炎、冻结肩等。本病是由多种原因致肩盂肱关节囊炎性粘连、僵硬,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各方向活动受限为特点,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发病率高,疗效差,目前主要以封闭、针刀、中药和针灸穴位治疗等为主。几丁糖兼具多种功能,可以润滑关节,还可以抗炎,促进上皮增生[1]。磁共振成像(MRI)借助T1 加权像、T2 加权像、脂肪抑制技术、任意角度成像等多种优势,对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对比度显示效果好,优于目前任何一种检查[2]。本课题以112 例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GESignal1.5T 超导型磁共振设备,成像线圈为肩GP-FLEX 柔韧的线圈,对采用几丁糖关节注射治疗前后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并记录,评价几丁糖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12 例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36 例;年龄38~68 岁,平均年龄(52.03±8.38)岁;左侧患肩30 例,右侧患肩26 例;病程2~10 个月,平均病程(6.56±2.37)个月;合并糖尿病8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38 例;年龄35~68 岁,平均年龄(52.12±8.26)岁;左侧患肩32 例,右侧患肩24 例;病程1~10 个月,平均病程(6.52±2.30)个月;合并糖尿病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肩疼痛史≥3 个月,在正式入院治疗前已经理疗、康复治疗等保守治疗措施未见效;②患者入院时临床表现肩关节被动活动明显受限,日常生活受到影响;③无传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及其他严重肝脏、肾脏疾病;④神经系统与语言功能正常,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排除标准:①存在肩部用药史,包括激素、玻璃酸钠等药物;②对本次研究涉及药品存在过敏、排斥反应患者,如麻醉剂、类固醇及几丁糖[3];③存在颈椎病、肩部骨折、脱位、肩袖撕裂等合并症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肩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开始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侧卧,术中需进行控制性降压,尽量维持收缩压在9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范围内,利用牵引架对患者肩侧伸肘位进行牵引,持续利用水泵进行水压控制。于肩峰后角内、下各1 cm 位置作一7 mm 左右切口,切开皮肤,于浅筋膜、关节按囊逐步插入关节镜,检查关节腔,建立前方入路,松解肩袖间隙,清理增生滑膜组织,作进一步探查,观察冈上、下肌腱内侧止点,于前方入路置关节镜,松解后方关节囊。最后对肩峰下间隙、肱关节进行充分清洗并止血,后撤出关节镜,缝合切口。

1.2.2 观察组 实施肩关节镜下松解术联合几丁糖注射治疗。肩关节镜下松解术操作与对照组一致。采用GE Signal 1.5T 超导型磁共振设备,成像线圈为肩GP-FLEX 柔韧的线圈。充分显露、固定患侧肩关节部位,取平卧位,头部先进,线圈中心位置放置在肱骨头下部3 cm 位置,取中立位进行拍片检查。肩关节扫描厚度、间隙分别设置为4 mm、1 mm,视野(FOV)=24 cm×24 cm。常规扫描序列为:短时反转恢复序列、自旋回波T1 加权成像、快速自旋回波T2 加权成像,STIR,TR/TE 为4000/28 ms,SE-T1WI,TR/TE 为450/13 ms,TS-T2WI,TR/TE 为4000/78 ms。MRI 成像范围:肱骨大结节-肩胛体、冈下肌及冈上肌的最远侧纤维。然后对患者进行几丁糖注射,将患侧肩关节常规消毒铺洞巾,采用肩关节前方穿刺,在关节前方,三角肌前缘喙突下垂直向后穿刺回抽无血液,上肢无过电感,证实针头在关节腔后,缓慢注入2 ml 几丁糖,注射后进行辅助功能练习,15 d 注射1 次,2 次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患者进行1 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VAS 评分、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肩关节功能评分。主动活动范围包括前屈、外展、中立位外旋、体侧内旋。借助ASES 与肩关节Constant 评分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局部VAS 评分及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比较治疗前,两组局部VAS 评分及前屈、外展、中立位外旋及体侧内旋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局部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前屈、外展、中立位外旋及体侧内旋角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局部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前屈、外展、中立位外旋及体侧内旋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SES 评分和Constant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ES 评分和Constant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局部VAS 评分及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比较()

表1 两组局部VAS 评分及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主要痛点在肩关节周围,影响肩关节活动范围,又称肩周炎、冻结肩、五十肩等[5]。本病是因多种原因致肩盂肱关节囊炎性粘连、僵硬,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各方向活动受限为特点。本病的病程较长,虽无生命危险,但因经常剧烈疼痛和肩关节的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损。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临床至今也未找到一种显著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采取传统方法治疗,主要有封闭治疗、针刀治疗及中药和针灸穴位治疗等,但效果均不理想[6]。

随着临床医学和影像医学的发展,现代研究认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发病的因素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等有关,加至外伤、劳损等外在因素使肩周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新陈代谢异常,使肩部周围组织、关节囊处于痉挛缺血缺氧状态,代谢产物堆积,引起疼痛,导致无菌性炎症的发生,出现渗出、水肿,肌腱纤维化变性,失去弹性、短缩,继而使关节囊下方粘连,肩关节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7]。目前临床已经应用几丁糖减少粘连。

几丁质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资源,其大量存在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一些昆虫的外皮以及乌贼骨、蘑菇等菌类细胞壁中的有机物质中[8]。几丁糖是从这些有机物中提取出高分子化合物几丁质,经羧甲基化再深加工制成的一种聚乙酰氨基葡聚糖,其结构与关节液中的糖或多糖相似。由于几丁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可降解性,并具有抗菌、消炎、止血、伤口愈合、防止关节粘连等作用,近年来对其的应用开发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医药行业[9]。关节腔内注射几丁糖,在关节腔中形成自然屏障,防止软骨基质进一步破坏消失;改善病理状态下滑膜的生物学功能,减轻或消除关节摩擦及疼痛;抑制白细胞移动及趋化作用,阻止该物质参与炎症过程,同时进入软骨基质,与糖蛋白形成聚合体,修复损伤的软骨,从而恢复和稳定关节的微环境,延缓关节软骨进一步发生退变[10-12]。几丁糖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生成,阻止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瘢痕组织的产生,参与软骨细胞代谢,防止退变,促进软骨面修复,还具有有效的止血作用,减少关节腔面渗血和机化的形成,降低炎性反应;增加胶体渗透压,促进局部肿胀消退,缓解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的恢复[13-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局部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前屈、外展、中立位外旋及体侧内旋角度均大于治疗前;观察组局部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前屈、外展、中立位外旋及体侧内旋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ES 评分和Constant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李军等[16]的研究中,对46 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实施肩关节镜下行松解术治疗,一组在术中联合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几丁糖组),一组未在术中联合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非几丁糖组),研究结果显示,几丁糖组VAS 评分、ASES 评分及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均优于非几丁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说明了几丁糖对提高肩关节功能、缓解局部疼痛的作用。

综上所述,几丁糖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缓解局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外旋外展肩关节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Remplissage手术对肩关节Bankart损伤合并Hill-Sachs损伤患者肩关节外旋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类解剖重建外旋肌群技术
少林小武功(二)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肩关节生物力学
辨证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5例
“三角形的外展双叶形”的拓展与链接:由“枯井与宝剑”的故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