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外固定架手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观察

2021-05-17 04:34钱凤汉陈少林佟亮马国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固定架四肢部位

钱凤汉 陈少林 佟亮 马国光

四肢骨折在临床中是常见的创伤性骨折疾病,主要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摔伤等外力暴击作用所致,由于四肢部位血管与神经丰富,在出现骨折后若未及时采取有效处理,严重会引起终身残疾,对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1]。目前对于四肢骨折患者临床首选手术治疗方案,如内固定与外固定手术,前者主要利用金属螺钉、钢板等材料连接断骨,治疗效果良好,但随着临床大量实践发现,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现象较多,影响骨折愈合[2]。近年来随着固定支架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组合式外固定架具有稳定性好、创伤小、操作便捷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被用于创伤骨科疾病治疗中,且获得显著成效[3]。为此,本文对组合式外固定架手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70 例四肢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4 例;年龄18~65 岁,平均年龄(42.57±9.0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5 例、坠落伤12 例、其他8 例;骨折部位:股骨10 例、胫腓骨11 例、肱骨7 例、尺桡骨7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3 例;年龄18~67 岁,平均年龄(41.83±9.58)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6 例、坠落伤15 例、其他4 例;骨折部位:股骨12 例、胫腓骨9 例、肱骨8 例、尺桡骨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四肢骨折;②年龄≥18 岁;③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④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家属知情同意;⑤研究已获院内伦理委员会通过。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其他类型骨折;②骨折部位有感染、局部皮肤溃烂及皮肤病等;③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④凝血功能障碍;⑤严重精神疾病及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治疗;⑥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保持仰卧位,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处理,按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内固定物,切口选择在骨折处,长度约为15 cm,分离骨骼与软组织,暴露骨折近端及远端,在骨折断裂处置入金属接骨板,使钢板中心平行于骨干纵轴且对准骨折线,确保与骨面接触紧密,并适度弯曲钢板使其贴合于骨面,置入肌肉覆盖处,明确固定牢固后妥善缝合切口。患者均在术后根据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康复锻炼。

1.3.2 观察组 接受组合式外固定架手术治疗:给予硬膜外麻醉,并冲洗与清创处理暴露性创口,切除坏死组织,根据影像学资料在骨折皮肤表面作手术切口,推入相应的套针与套管,在骨折处钻孔,按套管深度明确钻头情况,在X 线透视下于骨折近端、远端置入2 枚固定螺钉复位处理,固定完成后使用组合式外固定架进行外部固定,按患者骨折稳定类型选择固定方式。患者均在术后根据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康复锻炼。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骨折部位完全愈合且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畸形或感染症状;有效:治疗后患者骨折部位基本愈合且功能明显好转,未出现畸形或感染症状;无效:治疗后患者骨折部位愈合不良且功能受限,有畸形或感染症状发生。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③疼痛程度,分别在术前与术后7 d 应用VAS 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10 分制,得分越低表明疼痛感越轻微[4]。④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支具松动、骨不连、患肢肿胀等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 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 评分比较 (,分)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四肢骨折作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伤势较为复杂,极易发生骨和皮肤缺损、骨不连等并发症,并且随着病期延长,病情严重者可能还会面临截肢,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延长治疗周期,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还加重了经济负担[4]。现阶段,对于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认为选择良好的固定方式是确保手术效果的主要目标,需在确保肢体血运正常的同时减少肢体周围组织的损伤,并有效固定骨折部位,矫正复位加快恢复运动功能[5]。内固定术是治疗四肢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提高手术疗效及改善预后,确保患者骨骼复位,预防骨骼发生旋转、移位等不良现象,但部分研究发现内固定术通过在骨折端置入异物给予固定具有一定效果,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高,导致治疗效果不佳[6]。

外固定架主要是根据骨折部位选用不锈钢、铝合金或者碳纤维制作的外固定器开展外固定术治疗,可加快骨折复位,并起到应力刺激提升的效果[7]。外固定架包括单臂外固定架与组合式外固定架,单臂外固定架抗扭曲能力不如组合式外固定架,无法实现多平面需求,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组合式外固定架具有三维空间立体构型,可避免外支架断裂,稳固性较强,能够适应创伤骨科的多方面需求[8,9]。组合式外固定架具有灵活性与通用性,其中大多零件可在互换后重新组装,可在断面剪力中产生互逆作用,能够处理稳定性及不稳定性骨折,对于多发性骨折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并且在治疗时可评估、处理骨折线与对位线,更好的控制与固定骨折损伤[10,11]。组合式外固定架手术治疗切口较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从而降低术后疼痛感。组合式外固定架手术主要采用经骨穿针固定方式,避免了骨折处二次损伤,预防夹板与石膏造成的软组织损伤与静脉血流受阻现象发生,并且还能对骨折部位及支架位置灵活调整,减小对其他组织的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组合式外固定架手术治疗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有利于四肢骨折愈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术后身体更快康复。韦中阳等[9]的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相符,进一步佐证。

综上所述,对于四肢骨折患者实施组合式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效果显著,适应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固定架四肢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无天于上2035(一)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KD407:悬挂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