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

2021-05-17 04:34李骏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直肠癌辅助化疗

李骏

结直肠癌作为当前社会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与胃癌以及肺癌等肿瘤疾病并排成为发病率相对较高的一类恶性肿瘤[1]。进入20 世纪以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长速度加快,一度成为威胁社会人口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该疾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以及放化疗可以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2]。腹腔镜技术在临床应用以来为外科手术的成功率提供了有力的辅助作用,在配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同时结合临床化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化疗易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当确诊早期肿瘤时结合新辅助化疗展开局部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安全性。为证明腹腔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将本院2012 年5 月~2017 年5 月收治的66 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资料与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 年5 月~2017 年5 月收治的66 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 例。研究组中男20 例,女13 例;年龄31~75 岁,平均年龄(53.6±7.6)岁;肿瘤位置:结肠19 例,直肠14 例;其中有症状一般行动自由的患者21 例,有症状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12 例;平均肿瘤直径(5.06±0.91)cm;临床分期:Ⅱ期7 例,Ⅲ期26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1 例;年龄32~74 岁,平均年龄(54.4±7.5)岁;肿瘤位置:结肠18 例,直肠15 例;其中有症状一般行动自由的患者20 例,有症状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13 例;平均肿瘤直径(5.14±0.82)cm;临床分期:Ⅱ期10 例,Ⅲ期2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获得医疗伦理组审核认证[3]。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前完成常规检查项目以及特殊相关检查项目的患者;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严重精神及心理障碍性疾病患者;对常规药物有过敏反应的患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研究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第1 天采取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持续2 h;次日给予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2 h[4];第3 天使用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滴注;第4 天使用微量泵进行持续给药。新辅助化疗过程中须同时展开护肝以及护胃干预,以此降低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确保化疗毒副作用降到最低。治疗过程中需对疗效进行评估,每个月评估疾病,综合双径测量以及单径测量评估肿瘤组织的面积消退情况[5]。腹腔镜手术需在全身麻醉(全麻)下进行,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原则上切除直肠系膜,并结合手术指南完成标本切除以及切口缝合,切除组织及时送检。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评分。①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时间越短说明治疗效果越好。②治疗后并发症包括感染、尿潴留、吻合口漏、肠梗阻、吻合口出血。③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价[6],包括生理、心理、社会、躯体、情感5 项,每项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④生活自理能力:采用巴塞尔指数(BI)评价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0 分,根据得分将自理能力划分为5 个等级,0~20 分视为极严重功能障碍;21~49 分视为严重功能障碍;50~74 分视为中度功能障碍;75~95 分视为轻度功能障碍;96~100 分视为具备自理能力。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0.1±4.0)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5±0.2)d、术后下床时间为(2.1±0.2)d、术后进食时间为(3.9±0.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1±6.5)、(3.5±0.3)、(2.7±0.4)、(4.9±1.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感染1 例(3.0%)、尿潴留2 例(6.1%)、吻合口漏2 例(6.1%)、肠梗阻1 例(3.0%)、吻合口出血2 例(6.1%);研究组发生感染0 例(0)、尿潴留1 例(3.0%)、吻合口漏0 例(0)、肠梗阻0 例(0)、吻合口出血1 例(3.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3),低于对照组的24.2%(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6.2±1.8)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0.4±1.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躯体、情感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将腹腔镜手术以及新辅助化疗作为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有较多优势,不仅手术创伤性小,且手术用时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能够对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善奠定基础[7,8]。外科手术治疗存在侵入性,手术后需要一定的恢复周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9]。关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单纯使用腹腔镜手术无法积极控制肿瘤细胞,且存在远处转移的风险,鉴于此外科治疗的同时需结合新辅助化疗进行肿瘤细胞控制[10]。新辅助化疗又称为诱导化疗,与传统化疗相比,主要可运用与手术前完成对肿瘤病灶的抑制或缩小作用,同时能够抑制肿瘤因子,起到全面消除未分化前癌细胞的作用。新辅助化疗可以适应的肿瘤类型较多,实施过程中主要针对局部展开,手术前展开有利于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此外更适用于早期肿瘤患者,肿瘤早期确诊后明确肿瘤灶体积较小尚未出现转移和扩散时采取新辅助化疗能够降低全身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而化疗后展开影像学检查通常是为了评估最佳手术时机,便于提高肿瘤摘除成功率。在采取新辅助化疗的同时联合腹腔镜手术可以降低术中出血量,同时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较短。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创伤小,治疗安全性较高,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直肠癌辅助化疗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易混淆车辅助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跟踪导练(二)(3)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