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联合应用于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价值观察

2021-05-17 04:34赵怡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瓣膜病风湿性瓣膜

赵怡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常见的心脏病之一,简称风湿性心脏病。病变部位、病变发展速度和并发症是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密切因素。大多数患者都要经历较长的无症状期,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等症状或并发症,很难预防。因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应尽早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病情较为复杂[1]。其一般原因是风湿性心脏炎患者在逐渐愈合过程中出现一种伴有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和基质的心脏损害,导致瓣膜病变,属于非化脓性炎症。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又称风湿性心脏病,是指风湿性疾病引起的心肌损害导致的结缔组织纤维化。瓣膜病是一种典型的风湿性心脏病。据临床资料显示,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治疗周期极长,存活率低,5 年生存率为40.00%,10 年生存率仅为20.00%,心力衰竭患者平均生存期仅为1 年,诊断越早,临床效果越好。心电图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作用。而近年来,随着成像水平的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在心脏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选取本院80 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联合检查,比较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联合检查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分别单一检查的疾病检出率,探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联合应用于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80 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年龄41~78 岁,平均年龄(58.29±6.58)岁,男54 例、女26 例。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Hewlett-Packard HX 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3.5 MHz,常规进行二维、M 型、脉冲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查时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取左心室胸骨旁长轴、短轴、胸骨旁四腔、心尖四腔、剑下四腔等断面测量各腔大小,实时观察心脏各房室腔,特别是左心房是否有血栓,准确测量室壁厚度,观察室壁运动状态,观察各瓣膜回声及开闭状态,检测返流程度。将探头放在患者心脏尖部(第3~4 肋间)进行检查。对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分别采用常规二维、彩色M 型和彩色多普勒三种模式进行扫描观察,重点观察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情况。

心电图检查:采用Madex 心电图仪检查心电图,观察记录心电图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单一检查以及联合检查对慢性风湿性瓣膜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检出率。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叶回声增强,瓣膜功能正常提示为二尖瓣钙化;显示二尖瓣交界处回声增厚,粘连,瓣膜活动受限提示二尖瓣粘连;显示二尖瓣回声明显增厚增强,二尖瓣开口受限,提示为混合瓣。

二尖瓣狭窄判定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跨瓣压差<10 mm Hg(1 mm Hg=0.133 kPa),瓣膜面积在1.5~2.5 cm2为轻度二尖瓣狭窄;跨瓣压差在10~20 mm Hg,瓣膜面积在1.0~1.5 cm2之间为中度二尖瓣狭窄;跨瓣压差>20 mm Hg,瓣膜面积<1.0 cm2为重度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反流判定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返流面积<3 cm2为轻度二尖瓣返流;3~6 cm2为中度二尖瓣返流;>6 cm2为重度二尖瓣返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判定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返流<25%为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25%~65%为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65%为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狭窄判定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跨瓣压差<25 mm Hg,瓣膜面积1~1.5 cm2为轻度主动脉狭窄;跨瓣压差25~50 mm Hg,瓣膜面积0.75~1 cm2为中度主动脉狭窄;跨瓣压差>50 mm Hg,瓣膜面积<0.75 cm2为重度主动脉狭窄。

三尖瓣反流判定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三尖瓣反流长度<1.5 cm 为轻度三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长度1.5~3 cm 为中度三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长度>3 cm 为重度三尖瓣反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联合检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检出率高于单一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434、23.725,P=0.000、0.000<0.05)。见表1。

表1 单一检查和联合检查的检出情况比较[n(%),n=80]

3 讨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多发生在经济条件差、环境质量差的发展中国家,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在26~88 岁。近年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检出率逐年上升,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彩色多普勒检查无创性强,操作简便,可以随时检查,多次重复。多种超声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反映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方面的信息。人们普遍认为,判断瓣膜狭窄是诊断二尖瓣狭窄的金标准,也是诊断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采用Hewlett-Packard HX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频率分别为3.5、2.5 和5 MHz。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要表现为瓣膜增厚、回声增强、开放幅度和瓣膜面积缩小。当瓣膜不关闭时,心腔会扩大。对于二尖瓣狭窄患者,瓣膜呈穹顶状,后叶和前叶可同向运动,这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影像。根据瓣口面积可判断继发狭窄程度,瓣口面积1.5~2.5 cm2为轻度、1.0~1.5 cm2为中度、<1.0 cm2为重度。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临床发病率高,易合并瓣膜病变。不同程度的瓣膜损伤会导致不同的压力负荷。常见的瓣膜病变是二尖瓣狭窄。据相关文献报道,先天性畸形常出现心脏瓣膜炎症、部分患者黏液样变性、瓣膜结构创伤性和缺血性坏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脏瓣膜受创伤、炎症、先天性畸形、退行性疾病等因素影响,如瓣叶、乳头肌、瓣环等畸形,易导致瓣膜关闭不全和瓣膜狭窄。为了进一步准确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病情的变化,在诊断过程中提出了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超声诊断可以综合评价患者的整体心脏状况(瓣膜增厚和钙化、运动状态、开闭程度、活动范围等),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超声心动图可以有效地观察和测量瓣膜面积和血流动力学。经超声诊断,二尖瓣钙化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二尖瓣逐渐增厚,二尖瓣运动明显受限。二尖瓣粘连的临床表现为二尖瓣逐渐增厚和二尖瓣交界处粘连[2]。超声诊断的混合型瓣膜病的临床征象是瓣膜增厚、开放。与X 线检查结果相比,具有许多临床优势,特异性高,诊断率高,能有效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前,超声和心电图被广泛应用于本病的诊断,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早期诊断困难,静态心电图只能做出部分有效诊断,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它不能完全被诊断出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主要以左心房增大和左心室肥厚为主,这主要与该病的临床表现有关。心电图从体表记录电活动的变化,具有创伤小、成本低等优点,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当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时,心电图会有ST-T 改变,但是仅靠心电图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不理想的,需要超声辅助检查[3,4]。

超声作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常用诊断方法,具有无痛、无放射性等优点。

它可以清晰地显示患者的器官和组织,更接近解剖结构,检出率更高。超声诊断的原理是超声反射原理,但反射路径、强度的改变以及环境的异常检测也会造成误诊。此外,心电诊断仪的灵敏度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如左、右心室同时肥大,电位会相互抵消,此时心电图并无异常,容易误诊。它具有简单、廉价、安全、无创等特点。两种检查方法的原理和标准不同,诊断结果也会不同。超声可以动态观察心脏的大小、结构、脉动和血流量,而心电图可以在体表上连续监测心脏状况,同步观察心电图的ST 段、心率、心肌缺血程度、持续时间、频率等[5]。

据报道,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患者的预后与瓣膜病的类型和程度直接相关。因此,准确有效地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瓣膜病变,对临床治疗和干预具有积极的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临床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将其应用于心功能诊断,不仅可以动态显示心脏的血流和脉动,还可以动态显示心腔的结构。同时有助于明确心腔、心房、心室等的形态、大小及瓣膜活动情况。结果表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联合应用对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的诊断是可行的、有效的,且具有准确率较高,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

综上所述,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联合应用于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价值高,可有效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瓣膜病风湿性瓣膜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