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对母婴安全性的影响

2021-05-17 04:34邓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疼痛感产程

邓燕

分娩疼痛是由于产妇宫颈口扩张和子宫体收缩时压迫盆腔组织,从而导致会阴部位和骨盆均扩张,引起产程中出现严重阵痛[1]。这种剧烈疼痛不仅会刺激产妇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而且严重影响胎儿和产妇的健康。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无痛分娩因其疼痛感轻的优点在妇产科受到广泛应用。无痛分娩以减轻产妇产程中疼痛感为目的,利用麻醉药物来降低分娩疼痛的感觉,提高分娩质量。其中,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技术是临床上采用的镇痛方式之一,其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副作用较小,但其安全性相关文献报道较少[2]。本文对本院2018 年5 月~2020 年1 月诊治的200 例产妇进行了回顾分析,取得了可靠的结论,现将研究过程与结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5 月~2020 年1 月诊治的20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为足月妊娠;②具有较好的骨盆结构;③胎儿头位和呼吸正常。

1.2.2 排除标准 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腰椎疾病或外伤至腰椎受损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产妇采用常规分娩方式。具体操作:产前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和相关分娩知识的普及,并进行围分娩期的相关常规护理等。分娩时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并在分娩中时刻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健康状况和胎儿相关情况等。

1.3.2 观察组 产妇采用无痛分娩方式。具体操作: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式。当产妇宫颈口开至>2 cm 时采取左侧卧位方式,于L3~4椎间做穿刺点并进行硬外膜麻醉镇痛处理,见脑脊液后30 s内将25 g 芬太尼缓慢注入,注射完毕后退出腰麻针。完成后,将硬膜外导管放在产妇头端,置管深度为3 cm左右。将导管连接自控镇痛泵,加入芬太尼2 支+100 mg 罗哌卡因+100 ml 生理盐水,以10 ml/L 持续泵入,直至分娩完成。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各时间点的疼痛情况,采用VAS[3]进行评分,分数越低,疼痛越轻。②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剖宫产、器械助产。③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统计自然分娩及器械助产产妇的产程时间,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④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窘迫。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各时间点的疼痛情况比较 阵痛前,两组产妇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0.5 h、镇痛后1 h、宫口全开后,观察组产妇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分娩各时间点的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产妇分娩各时间点的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2.3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比较 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2.4 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5。

表3 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n(%)]

表4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比较(,min)

表4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比较(,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5 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产妇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会阴部、宫颈口等与骨盆扩张,引起了剧烈疼痛,并且胎儿的头部对产妇盆底的压迫也会加重疼痛感。据报道,剧烈的疼痛感会引起产妇体内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延长产程,亦引发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情况,或者增加剖宫产率[4,5]。因此,探究减轻分娩疼痛的感觉,且帮助产妇顺利分娩、改善分娩结局的分娩方式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分娩过程中临床上常采用适当的镇痛方式帮助产妇减轻疼痛感,改善交叉神经应激反应,从而使胎儿血供恢复正常。

若要起到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需具备以下条件:①镇痛药物具有给药方便、起效快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②保证产妇整个分娩过程保持清醒状态,并参与整个产程;③镇痛药物对产妇和胎儿均影响较小,安全性高;④不会影响产妇肌肉运动,不发生神经阻滞的情况。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技术是目前临床无痛分娩应用较多的一种镇痛方式,其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高。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技术是通过保障骶神经阻滞完全,且使得T6以下全部脊神经阻滞,从而达到阻滞速度加快、阻滞程度完善的效果[6]。为探究无痛分娩对母婴安全性的影响,本文将无痛分娩和常规分娩的分娩情况、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寻找更科学、更安全的分娩方式。研究结果显示,阵痛前,两组产妇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0.5 h、镇痛后1 h、宫口全开后,观察组产妇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文献[7]结果一致。本文采用罗哌卡因和低浓度的芬太尼对产妇进行持续镇痛,其中芬太尼作为临床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其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快且作用时间长等优点,有效帮助产妇减轻疼痛;同时,罗哌卡因作为一种局部麻醉酰胺类药物,主要作用是将感觉阻滞和运动分离,避免影响麻醉部位的血运,为良好的妊娠结局作保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剖宫产率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邓杨等[8]研究结果相同。低剂量和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不会影响产妇的运动神经,其肌肉力量无显著减弱,不会影响分娩自主用力的能力,保证胎儿和产妇良好的妊娠结局。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报道[9]结果基本相同。多数发生宫内胎儿窘迫情况是由于羊水Ⅲ度污染。本文采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将注射速度维持在不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数据范围内,降低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技术会阻滞阴道、会阴的神经,使得产妇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而缓解产妇疼痛感,延长产程,降低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文献[10]结果一致。为产妇创造无痛且舒适的分娩环境,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紧张情绪,有利于配合分娩,从而顺利分娩。

综上所述,利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技术的无痛分娩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疼痛感,而且降低剖宫产率。采用无痛分娩方式使产程延长,但不增加母婴不良结局,并且降低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和宫内胎儿窘迫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提高产妇分娩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疼痛感产程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