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2021-05-17 04:34孙顺礼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氢氯噻嗪贝沙坦

孙顺礼

高血压是心血管常见慢性疾病,主要是指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90 mm Hg。当血压水平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将出现头晕、头痛、疲劳、心肌等临床表现,若不及时采取降压药物治疗,可伤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常用降压药物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等,口服用药后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韩咏梅[2]研究发现,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复方药物可充分发挥两种药物功效,对降低舒张压、收缩压效果显著,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为此,本文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治疗中发挥的效果做进一步研究,为高血压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于本院就诊的6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8∶12;年龄最大81 岁,最小59 岁,平均年龄(67.28±6.41)岁;病程7 个月~18 年,平均病程(6.37±3.88)年。观察组男女比例17∶13;年龄最大82 岁,最小57 岁,平均年龄(66.98±6.70)岁;病程6 个月~19 年,平均病程(6.74±4.0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血压测量,血常规、尿常规及肾功能等检测后确诊为高血压;②原发性高血压;③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研究开展。排除标准:①存在药物过敏史;②研究前服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③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④肾脏功能障碍者;⑤不配合治疗,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口服厄贝沙坦[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法国),国药准字J20171089,规格:0.15 g×7 s),温水送服,1 片/次,1 次/d,连续治疗4 周。

1.2.2 观察组 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41,规格:150 mg∶12.5 mg×7片],空腹或进餐时服用,1 片/次,1 次/d,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头晕、头痛及心悸等临床典型症状完全消失,血压恢复至正常范围;②有效:头晕、头痛及心悸等临床典型症状改善明显,血压下降显著,趋于正常范围;③无效:头晕、头痛及心悸等临床典型症状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更为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咳嗽、头晕及腹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 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 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2 例,有效16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0 例,有效12 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咳嗽1 例,头晕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发生咳嗽2 例,头晕1 例,腹泻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0.05)。

3 讨论

根据国家关于高血压患病的官方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与工作劳累、饮食、生活习惯及居住环境等有密切联系[3]。尤其是在工作压力增大、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发生较大改变情况下,使得高血压患病人数上升幅度较大[4]。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伴或不伴有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5]。若血压长时间未得到较好控制,将出现严重的头晕、心悸等临床典型表现,同时还将增加心脑血管发生风险,为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提升血压控制效果,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临床将高血压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发病人群高达95%及以上。为此,临床格外重视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以减少对脏器的损伤[6]。

现阶段,临床针对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单纯降压药物治疗,如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α 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其中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使用较为广泛,且取得较好应用效果[7]。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口服用药后能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同时,还能拮抗血管紧张素转化为酶1 受体,从而抑制血管收缩,降低醛固酮的释放,达到控制血压目的。且药物降压作用较长,持续时间长达24 h及以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及疲劳等临床表现,但是症状轻微,停止服药后可自行缓解。氢氯噻嗪片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利尿剂,口服用药后促进体内水钠排泄,减少钠离子依附在血管壁上,从而减少血管收缩,达到降低血压效果[8,9]。一般情况下,服用后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是用药不当会出现钾血症、过敏反应及高尿酸血症等不良后果,故应遵医嘱按时定量服用药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虽然口服用药后血压有所下降,但是持续时间存在不同差异,其主要与患者体质存在较大差异有关,故还应根据实际病情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升治疗效果。另外,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联合用药能提升协同治疗功效,相较于单一用药效果更显著。为此,本文选取60 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与王亚荣[10]研究结果完全一致。说明对高血压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相较于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更显著。其主要是因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药物在协同作用下充分发挥两种药物效果,达到最大限度降低血压效果。厄贝沙坦在进入人体后可释放缓激肽和前列腺激素,从而产生大量一氧化氮,使得狭窄血管不断扩张,提升血流速度,达到降低血压效果。在血管扩张后能有效降低升压物质与血管壁的选择性,更有利于氢氯噻嗪片药物发挥,排出体内多余钠元素,使得血容量下降,达到血压下降效果。临床研究发现,氢氯噻嗪片排出大量钠元素将出现低钠血症,但厄贝沙坦能够缓解氢氯噻嗪片产生的不良反应,对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还发现,在采用药物治疗基础上,还应调节膳食营养,减少脂肪、胆固醇含量较高食物摄入量,多食具有降血压功效的蔬菜,如芹菜。同时还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较大,引起血压突然上升,诱发心血管疾病发生。作者认为,联合治疗发挥的协同作用对疾病治疗及预防具有积极意义,应用价值较高,但是应遵医嘱服用药物,避免血压下降较快引起不良反应,影响就医感受。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氢氯噻嗪贝沙坦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黄龙红蛭汤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厄贝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7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