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序贯放化疗和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1-05-17 04:34孙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放化疗生存率局部

孙岩

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肺癌是呼吸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失去了手术机会,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单纯放疗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但这种治疗方法存在一些缺点,患者5 年后生存率低,预后差。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放疗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放化疗的临床疗效虽高于单纯治疗,但效果仍不理想,毒副反应也有所增加。如何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正确使用放化疗,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确保延长生存时间,已成为该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本研究入组本院科室收治的50 例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序贯放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生存时间、治疗前后外周T 淋巴细胞免疫指标、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发生率,分析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本院科室收治的50 例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5∶10;年龄62~78 岁,平均年龄(65.19±4.27)岁;鳞癌12 例,腺癌8 例,大细胞癌3 例,未分化癌2 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2∶13;年龄63~77 岁,平均年龄(65.82±4.12)岁;鳞癌12 例,腺癌8 例,大细胞癌4 例,未分化癌1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序贯放化疗,先用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然后再放疗。观察组给予同步放化疗。放疗开始后1 周接受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3 周为1 个疗程。①放疗:患者采用仰卧位,CT 扫描层厚3 mm,从肾上腺至环状软骨,用三维放射治疗系统制定计划,勾勒肿瘤靶区(GTV),勾勒出心、脊髓、肺等重要器官,根据上述器官的最大降温,心脏V40%,肺V20≤25%,脊髓≤45 Gy。计划靶区(PTV):覆盖90%等剂量曲线,即VTV 照射外扩5~10 mm,CTV 为GTV 照射外扩10 mm。GTV 包括原发性中央癌和纵隔转移淋巴结。采用6 MV X 线,常规分割,2.0 Gy/d,5 次/周,总剂量60~66 Gy。②化疗: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第1 天,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第1~4 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T 淋巴细胞免疫指标及生存时间、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进展:靶病灶直径增加≥增加20%,或增加≥5 mm;稳定:靶病灶直径减少或增加<20%;部分缓解:靶病灶直径减少≥20%;完全缓解:靶病灶消失[1]。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存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存时间(24.12±1.21)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8.51±2.2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T 淋巴细胞免疫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CD8+、CD8+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T 淋巴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T 淋巴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5 例,部分缓解10 例,稳定7 例,进展3 例,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2 例,部分缓解7 例,稳定6 例,进展10 例,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食管放射性损伤3 例(12.00%),胃肠道反应3 例(12.00%);对照组患者发生食管放射性损伤9 例(36.00%),胃肠道反应9 例(36.00%)。观察组患者食管放射性损伤、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非小细胞肺癌作为较常见的肺癌之一,其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或诊断时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期,死亡率很高。正因为如此,放疗和化疗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以往单纯采用放疗或化疗治疗效果不理想,易发生转移。如今,全国吸烟人数呈下降趋势,但在一些较为偏远落后的地区仍在逐步增加。全国吸烟者高达3.01 亿人,已成为人群中肺癌的最高危险因素和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是其中的一种。患者就诊时大多已发展到中晚期,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患有慢性内科疾病,身体难以承受高强度放化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能耐受老年患者是临床实践中讨论的重要问题。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放化疗相结合可以避免疾病复发或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并能有效去除病灶,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质量。

放化疗联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有效的,但最佳方案仍有争议。放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单纯使用放疗有一定的弊端,患者5 年后生存率低,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步放疗逐渐引入临床,可以有效控制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这种治疗方法有很多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步放疗不仅提高了药物的敏感性,而且有助于实现有毒细胞的清除。此外,对于全身转移性病变的患者这种治疗更具优势,因此,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将同步放化疗引入老年晚期局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可加强对患者范围外临床病灶的控制[2,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存时间(24.12±1.21)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8.51±2.2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CD8+、CD8+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食管放射性损伤、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医治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同步放化疗效果更好,主要是因为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治疗强度,充分发挥放化疗的协同效应,对缩短总治疗时间、提高中位生存率起到积极作用[4]。将同步放化疗应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充分发挥放化疗的协同效应,降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有效控制肿瘤的扩散和转移,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更大,因为同步放化疗可以通过同步放化疗的协同作用增强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对血脑屏障系统起到弱化作用,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缩短治疗时间[5-7]。同步放化疗期间,消化道毒性反应和骨髓抑制反应多集中在1、2 级,经临床治疗后均可恢复,治疗无中断。但在临床实践中作者发现,在制定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案时应进行个体化分析,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寻求更合理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生存率[8-10]。

综上所述,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同步放化疗效果更好,对免疫功能的损害更小,毒副反应更少,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放化疗生存率局部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局部遮光器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