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05-17 04:34李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吉西膀胱癌化疗

李杰

作为泌尿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膀胱癌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膀胱癌发病率逐年攀升,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膀胱癌是指膀胱组织的正常细胞发生癌变,根据不同的细胞以及癌变特点可以分为尿路上皮癌、鳞癌、腺癌、小细胞癌以及肉瘤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尿路上皮癌。膀胱癌生长方式为分裂扩增生长,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1]。为了保证癌细胞不会因为缺乏养料而坏死或者凋亡,癌细胞会大量表达促进血管生成的基因,癌细胞来源于膀胱内黏膜表皮。临床针对晚期膀胱癌多采用化疗治疗,其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2]。但由于化疗方案多样、混乱,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一线化疗方案。近年来,盐酸吉西他滨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得以应用,为探究其与其他化疗方案联合治疗效果,收集晚期膀胱癌患者30 例,对比了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晚期膀胱癌患者3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 例。观察组中男10 例,女5 例;年龄最大76 岁,最小45 岁,平均年龄(59.63±5.46)岁;病程4 个月~4 年,平均病程(2.32±0.67)年;肿瘤直径0.6~5.0 cm,平均直径(3.41±0.94)cm。对照组中男11 例,女4 例;年龄最大75 岁,最小44 岁,平均年龄(59.53±5.18)岁;病程5 个月~4 年,平均病程(2.31±0.64)年;肿瘤直径0.8~5.2 cm,平均直径(3.42±0.88)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病理诊断确诊为晚期膀胱癌,符合诊断描述[3];②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③患者预计生存期≥6 个月。排除标准:①临床诊断确诊为心肝肾功能疾病患者;②精神科疾病或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③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④存在语言交流沟通障碍、听力障碍以及无法配合研究者;⑤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史的患者;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4]。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顺铂治疗:治疗期间为患者补充营养,化疗前给予地塞米松(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469)、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防止消化道反应,与此同时在化疗治疗第1、2、3 天给予顺铂(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966)静脉滴注治疗,总剂量为70 mg/m2,治疗1 个月为1 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吉西他滨(锦州奥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730)治疗,于化疗第2 天给予盐酸吉西他滨,单次剂量控制在1000 mg/m2。治疗期间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利尿、水化等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尿液肿瘤相关因子水平、临床疗效。①尿液肿瘤因子水平检测:于清晨采集患者清洁中段50~100 ml,离心半径设置为8 cm,按照1500 r/min 速率实施离心处理,提取上清液,放置于-20℃冰箱环境中保存,每例患者尿样分为3 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BTA、NMP、UBC 指标进行检测,相关试剂盒购自上海仁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②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患者接受治疗后肿瘤病灶消失、与膀胱癌相关症状消失,复查显示各项指标正常;部分缓解:病灶在治疗后缩小>30%、症状缓解;疾病稳定:患者各项症状经过治疗得到控制未进一步发展;疾病进展:治疗后病灶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5]。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液肿瘤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BTA、NMP、UB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TA、NMP、UBC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6 例完全缓解,7 例部分缓解,1 例疾病稳定,1 例疾病进展,总有效率为86.7%(13/15);对照组中5 例完全缓解,3 例部分缓解,4 例疾病稳定,3 例疾病进展,总有效率为53.3%(8/1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尿液肿瘤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尿液肿瘤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国家癌症中心给出的数据显示,膀胱癌是男性健康的一大杀手,属于十大常见肿瘤之一。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4 倍,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1~70 岁[6]。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只要及时治疗、术后再定期灌药、复查,5 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膀胱癌早期无明显的特意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约有90%以上会表现为血尿[7],部分患者首先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发展至晚期患者错失了手术时机,即便行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也会导致远处转移,因此,辅之以化疗治疗尤为重要。

针对早期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配合膀胱内灌注化疗或卡介苗(BCG)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而局部、晚期、转移性膀胱癌患者,则以铂基化疗为主,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癌症几乎都会迅速复发(有时数周或数个月内复发),并呈侵袭性生长,5 年存活率仅5%。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针对晚期膀胱癌患者给予术前化疗,能够降低手术难度,有利于增强患者的预后[8]。作为膀胱癌化疗常见药物,顺铂属于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其与肿瘤细胞融合能够产生交联作用,有效抑制癌细胞的修复与合成,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此同时还具有抗癌谱广的作用,对肿瘤细胞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作为唯一含金属元素药物,顺铂在关键途径与其他药物不会产生交叉耐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9]。但单一药物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此次研究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吉西他滨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BTA、NMP、UBC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了该药物的优越性。吉西他滨为新型细胞毒治疗药物,经过脱氧胞苷激酶的作用会转变为二磷酸盐、三磷酸盐,阻断G1期进展,抑制肿瘤扩散,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具有极强的抗肿瘤作用[10]。长期以来,吉西他滨在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等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吉西他滨作为基础,与顺铂、奥沙利铂等联合应用于晚期膀胱癌也能够达到较好的疗效。以往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吉西他滨对于处于S 期细胞具有极强的杀伤力,能够对细胞增殖G1 期向S 期的过渡进程起到阻断作用,另外在DNA 聚合酶作用下,能够对正在复制的DNA 进行整合,形成错配,阻断DNA 合成,发挥自我强化作用,促进细胞内活性复合物浓度的提升。作为一种嘧啶类抗肿瘤药物,吉西他滨具有极强抗肿瘤活性,除此之外,还药物还能够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力的提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1]。其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能够发挥协同作用,且不会引起毒副作用增加。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86.7%(13/15)高于对照组的53.3%(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5)。吴贵贤等[12]在研究中将54 例局部晚期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 例,分别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与常规治疗联合顺铂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但由于样本量少、随访时间短,未能进一步探究该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在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随访患者预后及生存期,为临床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针对晚期膀胱癌患者给予盐酸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可改善患者尿液肿瘤相关因子,效果可靠,可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吉西膀胱癌化疗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跟踪导练(二)(3)
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应用吉西他滨治疗的护理体会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miRNA-148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化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