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对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2021-05-17 04:35马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臂丛咪定上肢

马敏

上肢骨折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是因外力损伤所导致。骨折后,损伤部位可出现显著疼痛感。对于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若未能采取有效的麻醉方式,会阻碍手术顺利开展,给疾病治疗带来不利影响。臂丛神经麻醉在上肢手术中较常应用,通过对臂丛神经进行麻醉,可长时间发挥麻醉效果。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该种麻醉方式无镇静效果,因此需联合使用麻醉药物进行镇痛、镇静治疗。随着临床对麻醉用药的研究不断深入,有研究发现[1],对于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以及臂丛麻醉,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目前临床在该方面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该种麻醉方式在临床的应用。因此,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以及臂丛麻醉,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82 例实施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 例、女32 例;年龄26~70 岁,平均年龄(45.92±8.03)岁。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41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在观察临床表现以及实施CT 检查后均明确诊断为上肢骨折,并且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2];②患者均出现局部疼痛、肿胀以及功能障碍情况;③患者及其家属享有知情同意权,在全面了解研究相关情况后自愿签署相关文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进行言语交流者;②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症状者;③机体凝血功能有显著异常者[3];④机体肝肾功能存在显著异常者;⑤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⑥不配合研究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并且在手术前常规禁食8 h。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实施心电监护,并开放静脉通路,协助患者呈现仰卧位,确保能够充分暴露中斜角肌和前斜角肌。使用神经刺激仪器实施定位,同时做好相应标记。对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选择25G 神经刺激阻滞针进行穿刺,在穿刺过程中需保持最大电流量是1.5 mA,依据患者耐受情况合理调整电流量。回抽穿刺针无血液和脑脊液流出后,可将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浦津林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244,规格:5 ml∶0.1 g)以及0.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63,规格:10 ml∶75 mg)混合液25 ml 实施注射,待成功进行神经阻滞后,予以常规组患者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222,规格:10 ml∶50 mg)注射治疗,药物使用剂量是0.02~0.05 mg/kg。予以实验组患者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149,规格:2 ml∶200 μg)注射治疗,使用0.5 μg/kg 的负荷剂量进行初始用药,在用药10 min后调整为0.4 μg/kg 剂量进行维持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在患者T0、T1、T2 以及T3时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实施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期上述指标波动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以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心率过缓、血压升高以及呼吸抑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期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水平对比T0 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1、T2 以及T3 时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感觉阻滞以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感觉阻滞以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短于常规组,持续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各时期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各时期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水平对比()

注:与常规组同时期对比,aP<0.05

表3 两组患者感觉阻滞以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对比(,min)

表3 两组患者感觉阻滞以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对比(,min)

注:与常规组对比,aP<0.0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对于上肢骨折患者而言,在手术前即可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并且手术时患者意识清晰,若麻醉效果不佳,极易因疼痛感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不仅无法保障手术顺利实施,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因此为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选择有效的麻醉方式尤为重要。臂丛麻醉是当前临床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但是单纯采用该种方式对上肢骨折患者进行麻醉,存在较多不足,进而降低麻醉效果。因此需要联合其他麻醉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提升麻醉效果。

咪达唑仑属于临床常用的镇静药物,用药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不适感,但是其镇静效果持续时间较短,若增加使用剂量,则会使患者出现呼吸抑制风险,对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在党璐等[4]的研究中,其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以及臂丛神经阻滞,研究后发现,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时间分别是(10.59±1.37)min、(235.77±24.51)min,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时间分别是(6.11±1.58)min、(404.15±40.57)min。因此其认为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以及臂丛神经阻滞可发挥良好麻醉效果。本次研究中,T0 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1、T2 以及T3时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感觉阻滞以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短于常规组,持续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结果可知,右美托咪定属于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发挥镇静作用。其通过抑制外周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中枢交感神经冲动传出量,从而阻碍感觉神经递质释放[5]。并且,其还存在较高的舒适性,通过抑制神经元放电,改善患者手术过程中机体应激反应,从而维持其生命体征平稳。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臂丛神经麻醉的同时,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不仅可达到镇静效果,还可延长阻滞时间,进而减少手术过程中药物的追加用量,因此不良反应较少[6]。

综上所述,对上肢骨折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以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升阻滞效果,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少不良反应,发挥一定临床干预作用。

猜你喜欢
臂丛咪定上肢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