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联合针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2021-05-17 04:35周菊游晶兰青杨邻倪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卡韦抗病毒肝功能

周菊 游晶 兰青 杨邻 倪伟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感染若趋于慢性化则可引起肝硬化和肝衰竭等并发症,更有甚者最终发展为肝细胞癌[1,2]。故CHB 的治疗目标为最大程度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复制,延缓肝功能的进一步减退,降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3]。抗乙肝病毒治疗时间较长,患者依从性逐渐降低,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治疗信心。中医名师孙同郊认为CHB 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病性转化为虚实夹杂,虚为脾气亏损,实为湿热疫毒,祛邪治疗的同时应兼顾扶正之法[4]。本院依据络病理论,采取恩替卡韦联合针灸治疗CHB 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中医科门诊以及住院病房接受诊治的CHB 患者共120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CHB 的诊断标准[5];②病程均>6 个月;③既往半年无抗病毒、抗纤维化、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史。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变;②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合并肝占位病变或其他病毒性肝炎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61,规格:0.5 mg/片)口服抗病毒治疗,0.5 mg/次,1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增加针灸治疗,选穴为外关(双)、足三里(双)、阳陵泉(双)、三阴交(双)、太冲(双),采用麦粒灸法在上述穴位上行化脓,将艾绒修整为麦粒状棱形艾柱,于上述穴位处涂擦凡士林,使之黏附于皮肤之上,行灸时尽量避开血管,自燃三壮,嘱患者不可自行扎破灸泡,至自然吸收,治疗3 次为1 个疗程,1 疗程/周,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0 d,4 个疗程后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所有患者每3 个月随访1 次,随访方式为来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 采用全自动生化测量仪检测患者血清中ALT、AST、TBIL。

1.3.2 对比两组HBV-DNA、HBeAg、HBsAg 水平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eAg 转阴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HBV-DNA 复制水平;采用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美国雅培ARCHITECT i2000)进行检测。

1.3.3 分析HBsAg 动态变化的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运用ROC曲线预测患者治疗后病毒应答情况以及其临界值最佳水平。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TBIL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HBV-DNA、HBeAg、HBsAg 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HBV-DNA、HBsAg 及HBeAg 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24、48 周时的HBVDNA、HBsAg 及HBeA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HBsAg 动态变化的价值分析 治疗后12、24、48 周,血清HBsAg 滴度预算病毒应答AUC 分别为0.794、0.718、0.709。由ROC 曲线可以看出,HBsAg滴度为3.38 lgU/ml时与其对应的Youden指数为最大值,结果为0.630(Youden 指数=特异度+敏感度-1),可选定为预测48 周病毒学的主要指标,诊断率为84.9%,特异度达78.1%。见表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HBV-DNA、HBsAg、HBeAg 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HBV-DNA、HBsAg、HBeAg 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同期对比,aP<0.05。

表4 HBsAg 动态变化的价值分析

3 讨论

CHB 是由于HBV 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感染性疾病,是目前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也是全世界公共卫生所面临的难题[6]。大部分患者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逐渐演变成肝硬化或者肝功能衰竭,部分患者最后进展为肝细胞癌[7]。恩替卡韦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的其中一种,为新型的抗病毒药物,能够抑制HBV 多聚酶活性,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8]。恩替卡韦通过磷酸化反应而转化为有活性的恩替卡韦三磷酸盐,与HBV多聚酶的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结合位点,从而达到抑制病毒逆转录酶的活性的目的[9]。

临床常用于评价抗HBV 疗效的指标主要为ALT、AST、HBV-DNA 水平以及HBeAg 血清学转换情况和机体免疫应答状态。故HBV 的彻底清除不仅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有关,机体的免疫应答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祖国中医学认为CHB 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为“正虚”,外因为“毒侵”[10]。外因常为输血、吸食毒品、不合格注射等,致外邪侵入机体。或因情志伤感,导致气机运行受阻,血气郁滞。又或先天体弱,体耗虚弱,机体正气损耗,正虚则邪入,内入血脉、肌肤而致病。若正气充裕则急性发病,正邪于体内相斗;若正气不足,外邪附于体内,病情多迁延难愈。根据病因病机可总结为“郁”和“淤”,治疗上应遵循毒斜外侵、正虚于内的辩证理念。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部分学者对针灸防治乙肝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关探讨。关玲等[11]的报道通过对86 例CHB 患者行麦粒灸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得到有效改善,HBeAg转阴率为38.46%,证实麦粒灸治疗CHB 具有较好的疗效。刘文涛等[12]通过给与CHB 患者针灸联合中药复方治疗,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74%,肝功能显著改善,乏力、纳差、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ECM 含量相关,通过针刺减少ECM 合成,加速其降解速度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目的,可最大程度减轻对肝功能的损害[13]。亦有相关研究证实针灸能显著减少导致肝纤维化的细胞因子TGF-β1表达,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14]。针灸还能够增强患者机体免疫能力,程新慧等[15]的研究显示针灸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陈婧等[16]的研究通过在CHB 患者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增加针灸和心理干预,患者经治疗后有效率显著提高,中医症候积分、肝纤维化、肝功能、B 型超声指标显著改善。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治疗后ALT、AST、TBIL 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表明针灸辅助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CHB患者肝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后HA、Ⅳ-C、LN、PC Ⅲ等肝纤维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故针灸辅助抗病毒治疗可显著增强抗肝纤维化作用。两组于治疗后12、24、48 周时分别进行HBV-DNA、HBsAg 及HBeAg 水平检测,均呈现逐步降低趋势,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表明针灸辅助抗病毒治疗降低CHB 患者体内病毒复制能力,促进病毒转阴。HBsAg 滴度下降可预测EVT 治疗后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情况,而HBsAg 滴度下降则表明机体启动免疫调节机制[17]。本研究中治疗后12、24、48 周AUC 分别为0.794、0.718、0.709,表明针灸辅助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机体免疫,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疗法可提高CHB 患者机体免疫能力,辅助抗病毒药物治疗CHB 患者,有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毒转阴。

猜你喜欢
卡韦抗病毒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的患者选择有何区别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