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1-05-17 04:35盘文珍罗爱娟罗艳兰黄志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基底节偏瘫肢体

盘文珍 罗爱娟 罗艳兰 黄志兰

近些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恶性肿瘤并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基底节区脑出血是因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症状,发病时会压迫周围组织造成神经纤维束移位,会引起偏瘫、偏身等运动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取得了较高的进展,可以通过手术方式清除血块,解除压迫进而降低其颅内压,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是仅通过手术治疗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临床实践证明,在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同时配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康复效果[2]。本文选取60 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比较常规护理与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该疾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0 例;年龄45~83 岁,平均年龄(61.35±7.22) 岁。研究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43~83 岁,平均年龄(60.32±7.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患有高血压,经头颅CT 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排除标准:其他部位出血,无法沟通,心肝肾功能不全,资料不全者。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晓,配合度较高,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24 h 血压平稳者均采用空气压力治疗仪(DSM-3S 韩国大星产业)进行气压治疗,每日上下午各1 次,30 min/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1.2.1 肢体康复训练 ①平卧位:将患者的头向一侧偏斜避免发生呛咳、误吸情况。对于上肢偏瘫患者可在其肩下垫一个软垫将其肩部抬高,伸直肘关节并伸开手指,背伸腕关节,避免上肢发生痉挛。对于下肢偏瘫患者可在其侧髋关节下垫一个软垫,使其膝关节呈内旋状,预防发生关节强直、韧带挛缩等症状。②侧卧位:让患者健侧肢体在下,患侧肢体在上,将头部抬高25°,在患侧下肢处垫一个软垫,让其呈屈髋、屈膝状。

1.2.2 偏瘫护理 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关节与肌肉的被动运动。每日清晨练习在床上翻身,让髋部摆动并向躯干移动,加强肌肉收缩运动及肢体伸张运动。若患者下肢可以活动,可指导其进行站立、行走等训练,逐步提高运动能力。若患者行动不便可以在家属或者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床上或者轮椅上的转移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坐、起及躯干旋转等康复锻炼,避免长期卧床而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1.2.3 生活能力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负重训练以及躯干旋转能力训练,让患者利用健侧肢体逐渐带动患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逐渐能够自行完成洗脸、刷牙、吃饭、如厕、穿衣、脱衣等日常活动。

1.2.4 心理护理 由于该疾病的康复过程较为漫长,患者很容易因为一点挫折产生放弃或者焦虑情绪,在训练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并对患者进行安抚,告知患者成功治愈的病理,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能够尽量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关怀。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功功能改善情况,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进行评价,包括屈肌协同运动等在内的50 项评分内容,其中33 项上肢运动功能评分、17 项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反之越差[3]。②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与Barthel 指数评分,采用NIHSS 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数越低表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越好,反之越差[4]。采用Barthel 指数评价患者穿衣、行走等10 项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越好,反之越差[5]。③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评分,采用HAMA 及HAMD 评价患者不良情绪,分数越低表示不良情绪改善越好,反之则越严重。④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精力及总体健康等8 项内容,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情况越优,反之则越差[6]。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NIHSS 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降到0 级为显效;NIHSS 评分减少20%~90%、病残程度降到1~3 级为好转;NIHSS 评分减少≤20%、且病情有所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干预前,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肢运动功能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与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干预前,两组NIHSS 评分与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HAMD 及HAMA 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HAMD、HAMA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D、HAM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精力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1 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分)

表1 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与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与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3 两组患者HAMD 及HAMA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HAMD 及HAMA 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n(%)]

3 讨论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是因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造成脑血管破裂而引发的危重疾病,且伴有多种并发症[7]。患者一旦发病其血肿就会快速膨大、扩张导致颅内压升高,严重损害脑部功能,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8]。很多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偏瘫等后遗症,不仅使其运动功能发生障碍,也会丧失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能力,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肢体功能以及运动功能,改善其偏瘫的症状[9,10]。

本次研究对60 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观察比较常规护理与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该疾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上肢运动功能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D、HAM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精力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不良情绪,还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建议临床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基底节偏瘫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