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位配合深呼吸起床法在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中的效果观察

2021-05-19 08:17谭文雁朱小杰谢学萍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平卧侧卧位工时

周 玮,谭文雁,朱小杰,谢学萍

(高州市人民医院 广东 茂名 525200)

剖宫产或称剖腹产,其应用于临床上有效的解决了难产和难产引发的并发症等问题,大大降低了产妇的分娩风险,同时也保障了胎儿的安全[1]。然而剖宫产术后康复仍然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行剖宫产术后,若未进行有效科学的干预,可能会引发各种术后并发症,如腹部切口感染、疼痛等,对产妇健康以及恢复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本研究以我院144 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开展侧卧位配合深呼吸起床法,探究其在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144 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2 例。其中,年龄25 ~36 岁,平均年龄(27.35±4.16)岁;孕周36 ~41 周,平均孕周(38.84±2.27)周。观察组72 例,其中,年龄23 ~37 岁,平均年龄(28.12±4.67)岁;孕周36 ~42 周,平均孕周(38.92±2.52)周。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纳入标准:孕妇依从性好,愿意接受本项研究。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病史;交流沟通有障碍者;有起床活动禁忌证者。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侧卧位配合深呼吸起床法,实施方法如下:组建专项护理小组,加强小组成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侧卧位配合深呼吸起床法、护理人员职业素养等。本次观察组72 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均运用侧卧位配合深呼吸起床法,现以右侧卧位起床为例说明:术后早期责任护士对产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后,指导产妇从床上坐起,首先指导产妇右手按住腹部伤口,左腿稍屈曲及左手撑住床后用力翻身90°成侧卧位,先深呼吸2 次,右手肘关节支撑在床面,左手捉着床栏,右手肘关节用力同时左手辅助用力将上身支撑起呈侧半卧位,停顿片刻继续做深呼吸2 次,评估无头晕眼花症状后,右手肘关节用力转变为右手掌撑住床用力,同时左手辅助用力继续将上身支撑起呈坐位,坐位后进行做深呼吸2 次,以上动作产妇完成后责任护士对产妇腹部切口疼痛情况采取数字疼痛评估法进行评估记录,并记录术后首次独自起床时间以及护士护理工时。在实施前,护理人员应为产妇详细讲解本次护理计划,告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增强产妇对护理计划的信心,提高产妇执行力,若产妇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出冷汗等虚脱症状,责任护士及时采取应对处理方法:立即协助其采取平卧位、同时指导其继续深呼吸,加速全身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液供应;同时测量血压、心率、脉搏,报告医生,必要时给予吸氧、输液补充血容量。为减轻产妇疼痛,护理人员需在指导起床前给予疼痛评估,针对产妇疼痛程度,采取多种镇痛方法如调节镇痛泵速度,热敷黄豆袋。同时在日常护理中,还应保障产妇安全,对床栏性能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加固或更换,且产妇起床期间还应有家属或护理人员全程陪同,防止产妇发生跌倒或坠床。

对照组则进行传统平卧位起床法,术后协助产妇从床上坐起,指导其进行适当锻炼,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产妇剖宫术后由平卧位改变为坐位动作完成腹部切口疼痛程度,评价标准:疼痛分级参考WHO疼痛分级标准。0 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Ⅰ级:腰腹酸痛可忍受、微汗或不出汗,睡眠不受影响;Ⅱ级:明显腹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睡眠稍受影响;Ⅲ级:强烈腹痛,不能忍受,辗转反侧,大声哭闹,大汗淋漓。疗效标准:0 级、Ⅰ级为有效,Ⅱ级、Ⅲ级为无效。疼痛程度有效率=(0 级+Ⅰ级)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独自起床时间。(3)比较两组护理工时。护士指导剖宫产术后产妇首次独自完成坐位动作后所需的时间,包括产妇不能独自完成,护士或家属协助的累计时间。(4)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满意度。采用调查问题问卷的形式,分为4 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腹部切口疼痛程度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切口疼痛程度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腹部切口疼痛程度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术后独自起床时间和护理工时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独自起床时间与护理工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独自起床时间和护理工时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独自起床时间和护理工时比较(± s)

组别 例数 术后独自起床时间/h 护理工时/min对照组 72 29.47±4.19 7.22±0.46观察组 72 18.55±4.21 4.42±0.53 t 值 15.600 33.854 P 值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剖宫产属于产科常见手术,但其术后创伤、并发症等也会降低产妇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有效积极的措施,有助于促进其快速康复[3]。本次研究的侧卧位配合深呼吸起床法是首次临床应用,与传统平卧位起床方法相比,其更具人性化和有效性。为保障产妇安全,其要求护理人员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掌握专科的知识。同时现况调查、操作实践、科学分析、制定措施,不断地检讨与改进。侧卧位配合深呼吸起床法的引入和运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护理人员的能动作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力和集体的荣誉感。侧卧位配合深呼吸起床法的使用不仅可以使产妇获益,减轻痛苦,促进产后康复,同时使护理人员的专科和综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如工作积极性、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降低护理工时等[4]。本项目还体现了以“产妇为中心”的多种镇痛方法的协作过程,实施深呼吸配合侧卧位起床法由平卧位到坐位,循序渐进的过程,加速全身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液供应,避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发生;侧位起床避免牵拉到腹直肌,减少腹部切口张力,降低产妇切口疼痛,增加产妇的起床的自信心,产妇自主活动能力增强,护士节省护理工时[5]。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切口疼痛情况好于对照组,术后产妇独自起床时间、护理工时等短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 <0.05)。根据临床观察,产妇腹部手术后平卧位起床会牵拉到腹直肌,导致腹部切口张力增高,伴随着疼痛度增高,同时术后产妇受内分泌因素影响,血管张力较低,加上产后身体虚弱,产后出血等原因,当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时,血液蓄积储于下肢而回流到心脏的血液减少,从而使心脏的搏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大脑供血不足而头晕使产妇对起床活动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愿下床活动,侧卧位起床配合深呼吸法指导剖宫产术后产妇起床,有效减轻剖宫产术后起床腹部切口疼痛度,促进血液回流心脏,增加大脑供血,产妇不需要他人协助起床并且术后起床时间缩短,使产妇更愿意下床活动,加快产后快速康复,同时减少护理工时,是一种安全、高效、省力、低耗的优质护理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侧卧位配合深呼吸起床法在剖宫产术后的首次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其临床经验尚浅,且实施过程中,部分方法仍需加以改进,其临床效果还需通过广泛的临床实验证实以及肯定。

猜你喜欢
平卧侧卧位工时
使用手持式眼压计评价侧卧位时不同头位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
平卧菊三七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正交试验优化平卧菊三七多糖的提取工艺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轻比重罗哌卡因液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下肢侧卧位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