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提升心内科患者入院须知知晓率的效果评估

2021-05-19 08:17陈小霞陆日娇周春霞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须知心内科知晓率

李 健,陈小霞,陆日娇,周春霞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心内科 广东 湛江 524000)

入院须知教育是规范院内行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证各项医护活动顺利开展及患者预后的关键。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健康宣教很难取得符合临床预期的教育效果,患者的入院须知率相对较低会对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不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品管圈活动(QCC)是当前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室中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理念,指根据工作性质的相似性主观性的成立医护小组,实现护理目标[1]。本文将通过病例对比的形式,剖析品管圈活动提升心内科患者入院须知知晓率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9—11 月我院接收的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男性54 例、女性46 例,年龄56 ~78 岁,平均年龄(63.5±5.5)岁;另将2019 年6—8 月的10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55 例、女性45 例,患者年龄52 ~76 岁,平均(62.9±5.8)岁;两组对象均具备正常的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对于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入院健康知识宣教,研究组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方法:(1)组圈并确定主题,紧扣提升患者入院须知知晓率的护理目标将圈名设为“知晓圈”,设立圈长1 名、辅导员2 名、圈员5 名;(2)制订活动计划,查询既往病例的调查资料,掌握影响患者知晓率的关键因素;(3)现状调查,经过总结,患者及家属对入院须知不知晓情况的主要原因由主到次可归结为以下几点:护理人员未作反复宣教、护理人员对专科疾病掌握不全面、患者未详细阅读宣教资料、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能力较差、患者的接受能力不满足知识接收要求;(4)对策。①圈员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入院须知的内容,并要求患者或家属对内容进行复述;②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于圈内进行转科疾病知识学习,以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③圈员陪同患者详细阅读宣教资料,并记录患者的阅读情况;④评估患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接收能力,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转用举例、比较等形式进行,避免过多的使用专业术语从而造成患者出现理解上的偏差;(5)检讨,通过圈内总结和患者反馈信息的搜集对于知晓圈实施的情况进行评价,进而对各项具体护理实施内容进行标准化和制度化的调整。

1.3 评价标准

(1)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比较两组对象的入院-住院指导须知知晓率,问卷包括14 个选择题及意见反馈,总分100 分,根据患者的答题评分,评分>90 分表明患者完全掌握入院须知的相关内容;(2)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对于在院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患者自评结果分为完全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 个级别,满意率=(完全满意+基本满意)/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须知晓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入院须知结知晓率为95.00%(95/100),高于对照组的82.00%(8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26,P=0.0039)。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品管圈活动由上世纪60 年代日本学者提出,是一种灵活的品质管理理念,核心思想在于由全员参与的方式改善和维护工作状况,最初主要用于企业管理;近几年来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通过PDCA 循环模式提出护理并解决护理问题,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入院须知是各个科室护理的重点环节,尤其在心内科患者集中于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系统的入院须知对于规范患者的行为进而改善预后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2-3];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对于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入院须知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1 传统健康知识宣教无法将入院须知效果最大化的原因

(1)护理人员因素,在我国各级别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所承担的工作强度普遍较大,在无明确的奖惩和监督体制下实施,很难最大程度的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其次,心内科疾病的专业性极强,在未经内部培训情况下进行的健康宣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2)患者因素,患者的理解能力差异性较大,过多专业性术语的使用会使认知程度较低的患者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其次,单一的宣教方法很难使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4-5]。

3.2 品管圈活动提升患者知晓率的原因及优势

(1)针对性更强,相对于传统护理体系,品管圈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有预见性的设定某一个主题并确定参与成员,通过对既往临床经验的总结及文献资料的查询和筛查,确定可能影响活动主题的风险因素,进而给予针对性的处理[6];(2)护理质量更高,以本文知晓圈为例,是否有奖惩制度、护理人员是否接受过系统培训等非患者因素均是影响患者知晓率的原因,对上述因素给予相应处理的情况下进行入院宣教效果势必更为理想,其次,品管圈活动中也强调了活动实施检讨的重要性,通过对患者反馈信息的搜集对既定活动方针进行相应的调整,进一步保证了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效果;(3)符合“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护理活动实施的受众为患者,患者的理解能力和实施方法是否被患者所接受,也成为品管圈活动考量的范围,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对应的处理,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入院须知宣教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入院须知知晓率达到了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心内科患者入院须知的知晓率。

3.3 品管圈活动如何能够创建和谐护患关系

患者对于医护服务的评价更多停留在主观层面,即:临床治疗效果或康复进程是否符合自我预期;医护服务是否满足自身需求;心内科接收的患者以慢性疾病患者为主,生活行为的建立对院内治疗效果及院外远期预后均存在紧密联系,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患者也能有直观的体会[7];其次,入院宣教本身就是为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创造了沟通交流的平台,更加科学细致的入院宣教,能够让患者更为确切的感受到医护人员对自身健康的良苦用心,一方面能够建立更为互信的关系,保证后续护理活动的顺利开展[8],另一方面,对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了100.00%,高于对照组的96.00%(P <0.05),提示品管圈活动中在和谐护患关系建立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包括心内科在内的所有临床科室,患者的入院宣教对于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的健康宣教虽然能够满足基本临床需求,但无法将其效果最大化;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直观的让医护人员了解到影响患者入院须知知晓率的不利因素,在给予预见性处理的情况下能够大幅度提升患者的知晓率,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上也能起到推动效果,方法经对照研究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猜你喜欢
须知心内科知晓率
来稿须知
来稿须知
来稿须知
来稿须知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