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和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观察

2021-05-19 08:17肖春雷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汀钙持续时间稳定型

肖春雷

(山东省沂南县界湖镇卫生院内科 山东 临沂 2763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特点为病症类型介于稳定型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极不稳定,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概率较高,但是却无心肌梗死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改变出现,而该病具有致死率,致残率高,发病凶险的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1-2]。阿托伐他汀钙是临床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常用药物。本次研究即针对该药物的临床特点观察探讨,纳入于研究期内(2016 年1 月—2020 年1 月)6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着重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和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详细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6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等量随机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 例。研究开始前本次研究方案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纳入标准[3]:(1)患者在入院时临床表现为明显的心前区闷痛、压榨痛、心悸、胸闷、气短;(2)患者经心肌酶学检查、心脏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CT 检查等方式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患者为首次发病,在进入研究前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4)患者无其他心脏、肾脏、肝脏等器质性病变;(5)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免疫系统障碍疾病患者;(3)具有精神疾病、言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观察组年龄最高60 岁,最低42 岁,平均(56.23±2.14)岁,对照组最高61 岁,最低41 岁,平均(55.95±2.18)岁;男性:观察组19 例,对照组20例,女性:观察组11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年龄最长15年,最短1 年,平均(12.41±1.28)d,对照组最长13 年,最短11 年,平均(12.39±1.2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等,本次研究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给予患者口服用药治疗,每日1 次,每次75 mg;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给予患者口服用药,1 次/d,每次10 mg。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临床治疗效果按照显效、有效、无效3 项标准制定[4],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至少降低4/5,静息心电图显示ST-T 段正常,以上为显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降低1/2 以上但不及4/5,静息心电图显示ST-T 段改善超过1/2,以上为有效,其余情况均判定为无效。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数之和;(2)记录不同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3)记录不同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 ±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 ± s)

组别 例数心绞痛发作频率/次/周心绞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min/次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2.48±0.36 0.63±0.05 9.19±0.85 3.64±0.12对照组 30 2.44±0.32 1.12±0.14 9.18±0.88 6.08±0.24 t 值 0.4913 19.4999 0.0483 53.7969 P 值 0.6248 <0.001 0.9616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与血栓,炎症,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病的临床特征包括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夜间/休息时间心绞痛时间延长以及进行性恶化心绞痛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随着病情的进展将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肌梗死,增加患者猝死风险[5]。因此,如何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

阿托伐他汀钙是一种具有强降脂功效的他汀类药物,它能够抑制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还原酶活性,实现阻断甲基二羟戊二酸的的转化合成过程,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同时,阿托伐他汀钙还能够将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受体活性以及密度进行提升,进而清除循环血液中的LDL,实现减少TC,TG 以及LDL 含量的目的,相比于传统的心绞痛治疗药物,阿托伐他汀钙能够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胆固醇水平,保护患者的心血管非调节功能,发挥出优质的抗氧化作用。

在郭倩瑶等[6]的研究中,以100 名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达92.00%,而对照组仅为74.0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 <0.05),观察组、对照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是4.00%及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6.67%)结果相印证。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钙在临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上具有疗效理想,病情控制效果明显,用药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值得使用。

猜你喜欢
汀钙持续时间稳定型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
1例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引发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络活喜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疗效分析
银杏达莫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