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5-19 08:17叶伟云傅为清冼伟进林家乐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钙片氨氯地平阿托

叶伟云,傅为清,冼伟进,林家乐

(1 江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东 江门 529000)(2 江门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江门 529000)

高血压和冠心病均是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两病常合并存在,相互影响,具有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1]。高血压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可增加心脏负荷,长期发展可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基本病理变化,致使局部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受损、凋亡。两病合并发病时,病情更为复杂难治,心功能受损更为严重,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升高[2]。因此,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控制血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至关重要。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为复方制剂,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两药相互兼容,具有降压、降脂、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心功能等多种功效,在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98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男27 例,女22 例,年龄43 ~84 岁,平均(64.5±9.7)岁,高血压病程1 ~15 年,平均(6.8±2.1)年,冠心病病程1 ~9 年,平均(4.7±1.8)年;对照组49 例,男26 例,女23 例,年龄42 ~85 岁,平均年龄(64.8±10.1)岁,高血压病程1 ~17 年,平均(7.2±2.4)年,冠心病病程1 ~10 年,平均(4.9±2.0)年;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经心电图、测量血压、心超等检查确诊;排除合并严重脑、肝、肾疾病,药物过敏,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及冠心病病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国药准字H10950224),5 mg/次,1 次/d,连用6 个月。观察组服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J20171045),5 mg/次,1 次/d,连用6 个月。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后头晕、乏力等症状基本控制,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有效:治疗后头晕、乏力等症状有所缓解,血压明显下降或有所波动,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无效:治疗后头晕、乏力等症状无明显缓解或者加重,血压无明显下降,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4]。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血脂各指标,包括TC、TG、HDL-C、LDL-C;治疗前后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测定SBP 和DBP 变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 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mmol/L, ± s)

组别 例数 TC T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9 4.25±0.84 3.02±0.79 2.71±0.19 1.79±0.54对照组 49 4.27±0.89 4.22±0.85 2.69±0.20 2.43±0.62 t 0.199 3.042 0.201 2.763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HDL-C L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9 1.21±0.18 1.96±0.14 2.33±0.64 1.61±0.57对照组 49 1.19±0.16 1.32±0.16 2.35±0.68 2.07±0.59 t 0.193 2.401 0.200 2.195 P>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及血压比较

见表3。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SBP、DBP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及血压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及血压比较(± s)

组别 例数 心绞痛发作次数/次/周 每次持续时间/次/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9 3.92±0.84 1.34±0.47 5.16±0.97 2.03±0.71对照组 49 3.96±0.87 3.03±0.79 5.21±1.01 4.54±0.92 t 0.203 3.017 0.211 3.674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SBP/mmHg DBP/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9 154.73±9.57 121.34±6.72 98.87±6.53 77.92±6.24对照组 49 154.59±9.78 134.52±8.96 98.75±6.68 87.62±6.13 t 0.286 5.149 0.293 5.062 P>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4。观察组面色潮红、头痛、头晕、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高血压、冠心病均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也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长期发展可出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伤,甚至发生猝死,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需要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调节血脂,以增强疗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包含了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两种药物,两药兼容性好,可协同增效,既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也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6]。氨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通过阻滞细胞上钙离子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促进血管平滑肌松弛、舒张,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增加心肌供血,从而降低血压,缓解心绞痛[7]。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较长,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24h,有助于减少血压波动,达到稳定降压的效果,进而预防心脑血管事件[8]。阿托伐他汀钙属于调脂药物,可抑制TC 和LDL-C 的合成,降低血脂,对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保护血管内皮,阻碍血管内皮以及心肌细胞的炎性损伤及氧化损伤,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等,对心血管及心功能有良好保护作用[9]。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可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兼具降压、降脂、改善心肌供血、保护血管功能等多种功效,且药物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长期受益,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0]。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疗效确切,有效抑制心绞痛、降低血压和血脂,值得在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钙片氨氯地平阿托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非杓性高血压宜选用左旋氨氯地平
实力坑娃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心绞痛疗效分析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