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与开腹胃切除术均联合D2 清扫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观察

2021-05-19 08:17李卫林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切口

李卫林

(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湖北 黄冈 438300)

胃癌为临床常见一类恶性肿瘤,为消化道系统疾病,定为全球第二大致死癌症疾病[1-2]。目前手术作为疾病治疗常见措施,随着我国微创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及发展,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LATG)联合D2 清扫术被广泛用于胃癌疾病治疗中,相比开腹胃切除术(OTG),优势为切口小、恢复快及损伤小,被临床医师及患者广泛接受[3-4]。但目前对LATG 用于胃上部癌治疗利与弊尚不明确,国内缺乏相应报道[5]。为此,分析胃上部癌患者选择LATG 与OTG 治疗效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入60 例胃上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 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及内窥镜检查确诊为胃上部癌;(2)术前均开展胃镜及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部位;(3)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排除标准:(1)合并影响研究开展疾病,如免疫系统、严重感染者;(2)临床一般资料不全者。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2 ~57 岁,平均(40.2±1.4)岁,观察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32 ~58 岁,平均(40.4±1.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所有纳入患者手术前,予以影像学定位病变位置,协助全麻取平卧位,对照组:OTG 联合D2 清扫术,切口:剑突下6 cm 腹部正中,置入手术器械并探查腹腔状况,当医师确定范围后,周边血液循环阻断,包括胃周动、静脉,网膜切除清扫淋巴结,建立消化道并予以引流管放置,关闭切口。观察组:LATG 联合D2 清扫术,脐下方位置做10 mm 切口,10 mm Trocar 刺入后并建立气腹,维持在12 ~15 mmHg,探查明确肿瘤部位,左腋前线肋缘做10 mm 切口,12 mm Trocar 刺入为主操作孔,在左、右锁骨中线平脐、右肋前线肋下缘做长度为5 mm 切口,5 mm Trocar 辅助操作孔,横结肠上缘部位游离大网膜后前来,切断,将胃网膜左血管结扎,沿着胃大弯,将胃短血管切断后并清扫淋巴结,开展全胃手术并重建消化道,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常规镇痛止疼泵,予以全肠外营养支持、持续胃肠减压及导尿,无其他异常状况可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3 d 血清皮质醇(Cor)、C 反应蛋白(CRP)水平。(2)比较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前及术后手术应激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手术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3 d,观察组Cor、CRP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及术后手术应激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术前及术后手术应激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Cor/ng/mL术前 术中 术后3 d观察组 30 150.42±9.45 187.56±16.59 132.45±12.56对照组 30 150.69±9.54 204.15±18.56 148.59±12.65 t 0.110 3.650 4.959 P 0.913 <0.001 <0.001

表1(续)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手术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s)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183.45±12.56 110.42±12.15 31.15±3.12 6.48±0.89对照组 30 204.56±16.45 128.45±14.65 31.06±3.05 10.45±1.05 t 5.587 5.189 0.113 15.798 P<0.001 <0.001 >0.05 <0.001组别 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个

3.讨论

随着我国胃癌患病人数逐年递增,对临床就诊胃癌患者中,约有60 ~80%患者处于肿瘤中晚期,而针对治疗方案首选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6]。与临床早期胃癌患者治疗方案比较上,中晚期胃癌根治术治疗疗效效果往往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手术医师操作技术、淋巴结清除效果等,往往对患者术后预防及生存率有较大影响。尤其为胃上部及贲门等部位,部位解剖层面及其血管分型复杂。对手术治疗上,选择LATG 联合D2 淋巴结清扫术是否适用于胃上部癌患者,临床研究争议较大[7]。为此,对其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研究成为临床重点内容。

腹腔镜因具备高清晰摄像头,术中将腹腔术野放大至电视屏幕上,封闭腹腔内置有高密度器械,精准操作下无需开腹干预,整体术式操作下遵循无创原则,进一步保障患者术式操作疗效基础上保障患者病情康复,脏器整体干扰程度偏小,有效避免对周围器官误伤率,利于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率,进一步保障患者术后整体病情恢复[8]。文章对我院收入胃上部癌患者开展LATG 联合D2 清扫术,结果显示,经临床术式治疗后,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应激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对其结果分析指出,往往与腹腔镜术中对患者创伤小,提高治疗效果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对脏器器官损伤,缩短患者整体住院时间[9]。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上,淋巴结清扫数目无差异性,整体术中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P<0.05)。LATG 作为一类微创术式,临床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一致,但对患者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整体术后疼痛程度减轻,降低术后并发症率,用于胃上部癌为一类安全手术方法[10]。但术中对手术团队配合能力及腹腔镜基本操作技术基本功要求偏高,同时,本文仅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估,未对术后远期疗效进行深入研究,后续仍需延长研究时间,评估远期生存率。

综上所述,LATG 联合D2 清扫术治疗,特点为创伤小、应激反应少等优势,患者整体预后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胃癌淋巴结切口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Ⅳ度三踝骨折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