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05-19 08:17洪燕璇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颅脑神经功能重症

洪燕璇

(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神经外科 广东 汕头 515154)

重症颅脑损伤是临床非常常见的外伤类疾病,病情危重且进展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若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处理,极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护理干预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临床护理路径是在新形势下开展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此次研究我院对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展开观察,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 年8 月—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 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16 例,年龄18 ~73 岁,平均年龄(38.65±5.48)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22 例,高处坠落10 例,钝器打击7 例,其他4 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龄20 ~71 岁,平均年龄(37.95±5.32)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24 例,高处坠落8 例,钝器打击5 例,其他6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确诊为重症颅脑损伤。②患者均伴有头痛、意识障碍、呕吐、呼吸脉搏浅弱、血压下降等临床症状。③此次实验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实施。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对症护理等基础干预[3],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首先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小组成员均为经验丰富、年资较高、责任心强的护士。与科室医生合作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4],患者入院时间为横轴,护理措施为纵轴,该表一式两份,分别交由护士和患者(见表1),护理人员要及时对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变异进行记录,定期对变异情况进行汇总,并写出分析报告。

表1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路径护理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人体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使用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人体昏迷程度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运动反应、睁眼反应及语言反应三个方面,若患者恢复正常水平或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缺陷较轻则记为5 分;若患者能轻度残疾但能够独立生活则记为4 分;若患者为重度残疾,不能正常生活及工作记为3 分;若患者处于植物状态记为2 分,死亡级1 分。

使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HINS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评估,评分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包(IBM SPSS Statistics 21.0)处理研究数据,统计学检验α=0.05,以P <0.05 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GCS、NIHSS 和Fugl-Meyer 评分比较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GCS和Fugl-Meyer 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NIHSS 评分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GCS 和Fugl-Meye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GCS、NIHSS 和Fugl-Meyer 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GCS、NIHSS 和Fugl-Meyer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时间 GCS NIHSS Fugl-Meyer对照组(n=43) 干预前 6.95±2.08 25.68±6.34 70.42±8.42干预后 8.37±1.30 21.34±4.27 78.62±9.04 t 3.796 3.723 4.353 P 0.001 0.001 0.001研究组(n=43) 干预前 6.87±2.05 25.97±6.15 69.35±8.16干预后 9.36±1.24 17.35±3.41 86.35±7.65 t 值 6.815 8.038 9.966 P 值 0.001 0.001 0.001 t 干预前组间 0.180 0.215 0.598 P 干预前组间 0.858 0.830 0.551 t 干预后组间 3.614 4.788 4.280 P 干预后组间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有8 例患者发生压疮、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和皮疹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研究组有2 例患者发生压疮、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76,P=0.044)。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社会关系评分为(61.74±4.05)分,物质生活评分为(65.62±4.90)分,心理状态评分为(60.51±5.83)分,生理功能评分为(67.46±4.70)分;研究组社会关系评分为(72.64±5.34)分,物质生活评分为(73.49±6.80)分,心理状态评分为(75.09±5.79)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8.66±5.83)分,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是临床非常常见的危重症,病情凶险,变化快,发病后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多器官功能衰退,若治疗及处理不当,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患者死亡[5],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良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6],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路径,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标准护理的基础上,以时间为横轴,将患者入院到出院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计划以浅显易懂的表格形式进行说明,让护理措施能在标准的时间内完成,使护理计划更加具有针对性、标准化[7]。此次研究我院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更加规范化,更具有计划性,护理人员能够主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护理人员工作中的纰漏[8],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复,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使用。

猜你喜欢
颅脑神经功能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