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

2021-05-19 08:17弓戍冬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弓戍冬,杨 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急性胆囊炎在临床诊疗中比较常见,通常患有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多由胆囊结石引起,主要发病原因是胆囊管阻塞,细菌由此入侵,进而引发炎症,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清除结石的同时,也避免炎症进一步扩散[1]。现阶段,临床多采用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得到广泛应用,其能够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为此选取2016 年5 月—2019 年4 月本医院收治的满足研究条件的68 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医院2016 年5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68 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 例。纳入标准[2]:(1)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完善无缺项;(2)纳入的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并且支持后续所开展的随访工作;(3)纳入的患者符合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3-4]:(1)合并酒精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及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合并血液性疾病或器质性病变者;(3)合并精神类严重疾病者;(4)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流者。观察组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比例为26 ∶8,年龄33 ~65 岁,平均(48.21±4.31)岁;单发结石26 例,多发结石8 例。对照组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比例为27 ∶7,年龄33 ~66 岁,平均(48.35±4.28)岁;单发结石27 例,多发结石7 例。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准确无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观察组:给予本组患者腹腔镜手术,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方式,于脐部下端合适位置取切口,长度为1cm,插入气针后,帮助患者建立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8 ~10mmHg。用腹腔镜对患者腹腔内部状况进行探查,明确患者腹内粘连状况,确定水肿程度,探查胆囊周围情况,确定结石数量和结石的大小。在腹腔镜引导下于患者右肋下端合适位置行一切口,长度控制在0.5 cm,剑突合适位置切口长度1 cm,然后将手术工具置入,将三角浆膜逐步切开,暴露患者胆囊体,电凝钩解剖,彻底清除胆囊和结石,常规冲洗后放置引流,术后做好抗感染处理。(2)对照组:给予本组患者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气管插管麻醉处理,于患者右肋下缘做一个斜长切口,长度控制在8 ~10 cm,逐层切开腹壁,暴露胆囊后,术者在胆囊三角处分离胆囊,同时分离胆囊动脉,并对其结扎,处理后放置引流,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做好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判断标准[5]:(1)显效:术后相关检查结果显示胆囊结石完全清除,且炎症完全消退;(2)有效:术后相关检查结果证实胆囊结石大部分清除,且合并轻微炎症;(3)术后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病情无变化,部分患者病情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s)

术中出血量/mL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观察组 34 48.13±7.13 59.32±6.89 5.39±1.92对照组 34 60.53±8.44 89.24±8.77 9.62±2.83 t 12.345 9.083 10.376 P<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讨论

胆囊结石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中年女性人群中,且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多。胆囊结石患者多合并急性胆囊炎,发病比较急,病情进展快,发病后极易出现腹腔粘连,也容易发生胆囊水肿,可对胆囊造成严重损伤,影响到胆囊生理功能,如果未能对患者开展及时并且有针对性的治疗,则可导致患者出现病理性变化,对患者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均有严重的威胁[6]。

本研究结果证实,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97.06%)高于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79.41%),并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上,腹腔镜组均低于传统开腹组,并且腹腔镜手术组中无中转开腹病例。这样的研究结果与文献[7]报道基本相符,说明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明显,且安全有效,可降低对患者身体上的影响,对患者痊愈出院具有重要帮助。

结合临床实践工作经验,对腹腔镜手术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显著疗效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操作方便,因此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手术。将手术工具置入到腹腔后,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患者腹腔内部状况,可显著提高手术操作者对于手术的精准操作,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对患者胆总管的损伤程度,从而促进术后恢复,同时也能减少对患者整体机体功能的损伤,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展腹腔镜手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效果。首先,建立气腹过程中,对患者皮下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出现水肿,需要尽快予以处理,从而防止对顺利建立气腹造成影响。其次,剥离胆囊时,应该尽量少量多次进行剥离,切忌不要一次性全部剥离,避免损伤到静脉分支,降低术中大量出血的风险。最后,腹腔镜手术操作完成后,需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对患者生命体征状况进行密切监测,时刻关注切口状况,做好术后抗感染处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技术,用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手术过程简单,临床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可控,可缩短患者住院休养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