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1-05-19 10:47
人民与权力 2021年5期
关键词:灌云县人民陪审员公平正义

不久前,江苏高院来了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但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即人大代表,他们不仅视察了诉讼服务中心,旁听了一起减刑案件视频庭审,并对法院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和一站式多元解纷赞不绝口。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而做到这一点,除了法院深化高质量司法实践,检察院切实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外,人大的支持和监督亦不可少。

多年来,我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力出击,寓支持于监督中,围绕关系司法制度运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司法问题选题,加强对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监督。如颁布《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听取并审议“两院”工作报告,开展视察调研、组织人大代表参与庭审……把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综合监督与专项监督、初次监督与跟踪监督有机结合,确保“监在点子上,督在要害处”,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向前看!精挑细选“眼睛”“耳朵”

201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该法首次确立了司法行政机关选任、人大常委会任命、法院使用的工作机制,明确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负责。

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直接形式,被誉为公民在法院中的“眼睛”和“耳朵”,是“不穿法袍的法官”,对提高审判透明度、加强审判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选任出敢说会说能说的陪审员队伍至关重要。南京市浦口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对人民陪审员工作进行监督,选出的人民陪审员,不仅涵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村(社区)等社会各行业和阶层,而且陪审员的政治素质过硬,文化程度很高。

淮安市涟水县人大常委会围绕“摇号抽选”“考核政审”“宣誓任命”等关键程序,选出人民满意、真陪善审的人民陪审员。来看具体做法:涟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走访调研、考察政审等多轮筛选,从101 名候选陪审员中优中选优、精中选精,选出47 名人民陪审员,淘汰率达53%。对有错误言论、非法信访、不赡养老人等情况的候选陪审员一票否决,注重候选陪审员化解矛盾和处理民生实事的能力,注重选任的年龄、学习、工作等结构化调整。

为避免出现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现象,涟水县人大常委会还严把监督审核关,随机抽取候选人与随机确定人选,派驻专门人员参与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人民陪审员为庭审带来‘人民的声音’,让司法工作更接地气。”县人大内司委主任胡建明说道。

人民陪审员选任事关法律的公平正义,事关百姓的安居乐业。不仅是南京、淮安,我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都主动作为,持续发力,在司法监督工作中发挥扎根百姓作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

嵌入式!踏出人大监督新路子

旁听庭审,代表提出有效建议16件。观摩执行,代表评议意见21件,18名代表定期“驻院”监督,100余名代表参加联络法院活动……这份出色的成绩单来自连云港市灌云县人大对促进司法公正的执着坚守。去年以来,灌云县人大通过对县法院工作常态化开展“嵌入式”监督,让人大监督视角始终贯穿于人民法院司法服务全过程,踏出了司法监督新路子。

如何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督”出效果?灌云县人大筑基汇力,深“驻”法院监督,成立了“县人大代表驻法院工作室”,建立起“监督司法工作代表资源库”。每年从资源库中轮流安排18 名代表定期参加工作室“驻院”监督活动,收集群众对法院工作和法官审判方面的意见建议,对涉诉群众反映问题“三单”制处理,“包括以群众意见整理单、向主任会议报告单、转法院交办单,形成了完善处理流程机制,确保涉诉问题及时有效处理和反馈。”县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内司委主任陈书培说。

为促进审判公正,灌云县人大在“嵌入式”监督中还采取“旁听庭审+座谈评议+专题汇报”三结合的方式,保证代表听而“有为”。搭建了集约化直联平台、信息化点阅平台,让代表更加直观了解法院工作,“现场”监督审判工作。开通“线下线上”联络通道,采取“分级分片、定向结对”模式,建立法官与人大代表定人定向联络制度。

“代表驻法院工作室”自建立后,接待5 起群众来访,其中,涉诉群众李芹要求法院执行某局未支付工程款一案,在人大与法院沟通后得到很好的解决。有律师资格的孙泽清代表感慨:“以前人大邀请代表监督,只是提提意见,现在人大代表定期驻法院工作室开展监督活动,把代表监督融入到法治建设中,切实发挥了我们的作用,也增强了我们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啊。”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灌云县人大监督审判工作与时俱进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汪辉说,“监督无止境,‘嵌入式’监督法院工作仅仅是开局。下一步,将推广至检察院、公安局,努力让司法公正的阳光撒向每一个角落!”

向后延!拉长“两官”监督链

工作做得好不好,权力用得对不对,监督好用权之人很重要。过去,人大对法官、检察官的监督停留在通过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任前见面和听取拟任职发言等形式,对任命后的履职情况没有硬性监督依据和标准。我省各级人大积极探索新路径,将人大监督由工作监督扩展至对人的监督,充分发挥“两院”及“两官”依法履职担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彰显了人大在监督中不缺位、不越位。

“知道我们的来意吗?”每当这时,“两官”们的回答都十分坚定:“接受人大监督是法定责任和义务。”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玉娟到市中院、市检察院调研走访,与履职报告人员见面时都会问上一句。对于徐州市人大来说,已经第二次开展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工作。从2019 年起,市人大将“两官”监督工作延伸到任命后,以此推动公正司法,并在全社会引起积极反响,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两官”履职评议工作渐入佳境,效果初显,既补齐了任后监督短板,也实现人大监督与人民期盼的有效对接,为人大司法监督提供了有效载体,增强了司法监督实效。张新茹自豪地说,市人大开展“两官”履职评议工作,吸引了省内外多地人大前来学习交流。下一步,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将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如何在强化对司法部门工作监督的同时,又不过多干扰司法活动,真正实现寓监督于支持?南通市通州区人大也有自己的探索——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结合基层人大工作实际,制定了“两官”履职报告、司法案件报备等七项工作制度,构建了具有通州特色的“1+7”监督模式。这不仅破解监督中的难点、盲点,而且形成对司法人员、司法活动、司法过程的全覆盖、立体式监督,为实现公平正义发挥保障制度作用。

数据统计,通州区人大先后组织40余名法官、检察官参加法律考试、任前法律谈话、签订任职承诺书,组织30 余名“两官”向常委会述职,通过对司法人员任前任中任后的监督,不断强化人大意识、法治意识和履职意识。

破解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脱节现象,让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和检察院法律监督有效衔接;探索打通执行难“最后一环”;从线下监督延伸到线上监督、指尖监督,形式更加多元化也更加有质效……我省各级人大积极呼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持续关注和支持司法工作,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道路上,始终昂首阔步,一路向前。

猜你喜欢
灌云县人民陪审员公平正义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对人民陪审员法开展执法检查
江苏灌云县“一稻三虾”绿色高效种养模式
人民陪审员制度问题研究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浅析灌云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鹅、鹅、鹅,曲项奏响扶贫歌——灌云县绿缘鹅业专业合作社扶贫纪实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