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
——施滉

2021-05-19 10:47李勇
人民与权力 2021年5期
关键词:清华园清华学校

☉李勇

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的大厅北壁上,镶嵌着一面白底金字的大理石纪念碑,上面有一位烈士的铜像,碑上镌刻着这样一段铭文:“他是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他是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他为解放事业贡献了生命,施滉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这段铭文纪念的清华学子,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雨花英烈杰出代表——施滉烈士。

苍洱少年

施滉于1900年出生在云南省洱源县城北门外孝子坊的一户贫苦家庭。1913年夏天,施滉小学毕业后,跟随父亲来到昆明,并考入了云南军医学校学习。父亲施德培知书达理,为人正直,常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教育和引导施滉。在跟随父亲辗转剑川、昆明的日子里,父亲的谆谆教诲以及对贫苦人民生活的关注促使施滉萌发了爱国救民思想。他在昆明求学期间,与云南接壤的越南已经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他看到不少流落昆明大街上的越南难民,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越南难民的悲惨遭遇让处在少年的施滉开始关注社会现实,他不愿看到自己的祖国步越南后尘。

从此,他更加关注社会,心中萌发了改造不平等社会的思想。他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心中的夙愿。不久,远在北京的清华学校招考消息传到了昆明,引起了施滉的关注,他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此次招考。经过初试、复试等环节,施滉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学校,开始迈出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五四运动”洗礼

清华学校是清华大学的前身,起源于清政府1909年设立的游美肄业馆,1911 年在此基础上成立清华学堂,1912年10月更名为清华学校。清华学校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的“余额”创办起来的留美预备学校,专门培养留美预备生,实质上它是美国对中国实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当时的清华园里到处弥漫着浓厚的“大清华主义”气氛,部分学生接受美式教育后,出现了“身在中土,心已洋化”的乱象。

施滉进入清华学校以后,没有随波逐流,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随着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施滉与冀朝鼎、徐永煐等甲子级学生于1918 年暑假成立了清华园内第一个进步社团——暑假修业团,冀朝鼎任团长。暑假过后,为继续将该社团举办下去,冀朝鼎、施滉等人将暑假修业团中的暑假二字删去,确立其宗旨为“振作我们的精神,尽我们所能尽的力量,来肩负文化运动的责任,以为社会改造之导火索”,提倡白话文和文字改革。冀朝鼎、施滉等人还编辑出版了《修业杂志》,并发表《修业杂志宣言》。施滉在修业团的系列举措标志着其开始逐步跟上时代潮流的步伐,迎接着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爱国运动到来。

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清华园后,整个清华园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心中的怒火彻底被点燃。次日,清华学校高、中两科科长紧急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应对策略,施滉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以表决方式通过声援学生运动的决议。“五四运动”爆发时,施滉才19岁,他深知每一个追求进步的青年学子都要勇敢地站在时代潮头。从清华学生组织的第一场集会开始,施滉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到这场伟大爱国斗争中。

“五四运动”后,清华学生要求实行民主和学生自治的呼声日益强烈,三次发动赶走校长的斗争。施滉和修业团成员一起,抱着寻求救国真理的赤诚愿望,修改修业团章程,将其更名为唯真学会,施滉被推选为会长,会员多为清华学校甲子级学生。唯真学会主要观点是寻求真理,真理所在,即趋往之。施滉在领导唯真学会的活动中,沉着冷静,善于调动会员积极性,他的组织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此时的唯真学会还不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坚定信仰的组织,而且它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这是“五四运动”后包括唯真学会在内许多进步社团在探索真理征程中面临的一次考验。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已经穿透了古老中国的阴霾,即将点亮迷失方向的东方古国,施滉等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们很快将迎来这一束曙光。

入党在异国他乡

施滉在毕业前夕,与同学徐永煐、何永吉代表唯真学会专程赴广州拜访孙中山、李大钊,向革命领袖探寻改造社会的正确途经。李大钊向他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并约定返回北京后再详谈。李大钊叮嘱他们,留学生应该注意一切为了祖国,要注意了解美国的情况,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对人民有用的知识。在拜会李大钊结束后的几天内,施滉等人拜会了孙中山。孙中山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回答了他们许多有关国际和国内的重大问题。通过与李大钊、孙中山的交谈,施滉对国共两党政治主张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次会谈对施滉后来的政治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

1924年秋,施滉离开祖国,乘船远赴美国。到达美国后,他进入了位于旧金山的斯坦福大学学习。次年秋天,唯真学会的其他会员也来到了美国。国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处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同样暗流涌动,一些不坚定分子离开革命阵营,甚至进行破坏活动,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在危急关头,施滉等人不顾国民党右派在美势力的恐吓与威胁,毅然加入共产党,成为留美学生中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成为党的一分子后,施滉在党的指引下,先后辗转古巴、加拿大、苏联等国,不遗余力宣传中国革命,在华侨中赢得广泛赞誉。

回国继续战斗

1930年秋,正当国内革命处于白色恐怖之时,施滉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回到阔别6年的祖国。根据组织安排,他到达上海,先后在中共中央特科、中共中央秘书处翻译科从事翻译工作。1931 年4 月,中央为加强白区工作,决定派遣施滉等人赴香港开展工作。施滉接到任务后,没有表现出任何懈怠,立即赶赴香港。他在蔡和森领导下从事工会工作,有条不紊地恢复香港地下党组织,为广东革命形势朝着有利方向发展做出重要贡献。6 月,施滉与蔡和森等人不幸被捕,蔡和森随即被引渡到广州,不久被敌人杀害,施滉则继续被关押在香港的监狱中,后来在党组织及施德培的共同帮助下,从狱中被释放出来。

离开香港后,施滉回到上海,并短暂从事工会工作。1931年11月初,施滉肩负重组河北省委重任来到北平。他到北平后,公开身份为北平艺专教员,实际代理河北省委书记。在担任河北省委领导期间,施滉在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次扑杀面前,没有任何恐惧,始终冲在恢复河北党组织的最前线。

1933 年5 月起,国民党北平当局发动针对河北省委第四次大破坏,省委驻北平各机管以及北平市委、团委等等团组织遭受严重破坏。施滉也在这次破坏中不幸被捕,并被转押到南京。在国民党监狱中,施滉坚不吐实,历数国民党罪状。1934 年初,国民党反动当局在对施滉劝降失败后,秘密将其杀害,时年34岁。施滉用短暂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是雨花英烈“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的光辉典范。

猜你喜欢
清华园清华学校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2021年河南省高考理科考得比较好的同学谈高中学习心得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孙清华作品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从清华园走出的教育新产业——习冠创业导航仪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