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作用评价

2021-05-22 03:14陈建文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玉林537000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髓内四肢出血量

陈建文(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 广西 玉林 537000)

临床上,肢体创伤骨折的发病率较高。研究证实,四肢创伤骨折临床治疗恢复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骨折愈合时间迁延,被业界称为是骨不连。曾有学者指出,骨不连现象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中的发生率在5.0%-10%之间,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带锁髓内钉为现阶段四肢长骨骨干骨折固定的一种有效医疗器械,对于降低骨不连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1]。本次研究中,以对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为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共计选择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每组20例。对照组中包括有男13例,女7例,年龄17-78岁,平均(45.6±10.4)岁,骨不连类型:肥大型7例,萎缩型5例,膜性假关节4例,营养不良型3例,无菌型1例。观察组中包括有男12例,女8例,年龄17-75岁,平均(47.2±11.1)岁,骨不连类型:肥大型8例,萎缩型5例,膜性假关节3例,营养不良型2例,无菌型2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不连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

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具体措施为: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展开全身麻醉,治疗时采取仰卧位,在上一次手术切口处行一切口,剥离骨不连骨膜,修复骨不连端成横断面或者是梯形截面,对硬化骨质予以凿除,依据患者的情况,在病变张力侧,放入钢板,置入皮质骨螺钉,实施常规加压螺旋、植骨。观察组患者接受带锁髓内钉治疗。具体措施为:麻醉方式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在上次手术切口处行以切口,剥离骨膜,并进行有效修复,将硬化骨质凿除,经扩髓器进行扩髓,在大转子顶点进展,取髂骨骨条,置入骨不连端,进行妥善复位后,经髓内钉固定、安装、锁定,逐层对切口进行关闭。

3 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后发现,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5.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生骨折愈合不良者1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发生骨折愈合不良、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者4例,发生率为2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针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而言,多需接受再手术治疗,并且术后多需实施固定处理。钢板固定能够使骨折愈合得到有效固定,但研究与实践证实,这一治疗本身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在手术时出血量较大,影响到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并且因压缩板多在骨折末端外侧进行固定,因此,延迟愈合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升高,限制了临床治疗[2]。带锁髓内钉属于一种带线锚钉弹性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应用过程中,患者的生理适应更佳,对于刺激愈伤组织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帮助,并且髓内钉弯曲应力较低,对预防加压后骨折移位、旋转效果明显。有文献报道,大量研究证实,髓内钉穿孔对外皮质骨和骨膜多不会产生显著影响[3]。

本次研究中,以对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为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随访发现,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针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与术后愈合时间,值得关注。

猜你喜欢
髓内四肢出血量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跟踪导练(四)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跟踪导练(四)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跟踪导练(四)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