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05-22 03:15刘福学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辽宁海城114200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隐匿性螺旋准确率

刘福学(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辽宁 海城 114200)

细微以及隐匿性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随着我国交通事业以及建筑事业的发展,临床上接受的骨折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多,使得隐匿性骨折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多。对于隐匿性骨折,在接收到患者后,首先让其接受X线检查,对骨折类型以及严重程度进行诊断排查,但是由于细微骨折的断裂痕迹不明显且断裂处不够彻底,使用X线进行诊断排查时,特异性较低,影响诊断准确率,若是隐匿性骨折未能及时的进行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病情加重、预后不良甚至是残废等情况,故而早期诊断对患者的后期治疗影响较大[1]。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T以及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准确率得到保证,但是CT以及MRI对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探究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特选取16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均分为2组,每组80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对比其诊断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按照本次研究要求,纳入2018年3月-2019年8月入院接受治疗的隐匿性骨折患者16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观察组80名,对照组80名,对照组中男性有37人,女性有43人,年龄区间在23-78岁,平均年龄为(50.82±3.9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有34人,女性有46人,年龄区间在22-76岁,平均年龄为(50.81±3.81)岁;本次研究在开始入组之前,已经取得医学伦理会批准,所收集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均为隐匿性骨折患者;(2)患者无意识障碍;(3)研究人员为患者进行知情同意,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后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患者不愿参与;(2)患者获益较小;(3)依从性较差。

2 方法:对照组接受多层螺旋CT诊断,使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生产厂家:日本东芝株式会;型号:TSX-021B),在患者接受检查时,将仪器参数进行调整,控制在129kV、110mA,扫描层距为2.5mm,获得相关数据后,进行多平面重建、使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摄影等,由2名及2名以上的医师对片子进行审阅。观察组接受核磁共振成像诊断(MRI),使用核磁共振系统,在患者开始检查前,对T1W1、T2W2、STIR序列参数进行设置,T1W1:TE设置为97ms、TR设置为500ms;T2W2:TE设置为97ms、TR设置为3600ms;STIR:TE设置为90ms、TR设置为2200ms;在患者接受检查时,对患者的冠状面、横断面以及矢状面进行扫描,矩阵为320×320,层厚为0.5cm,间距为0.1cm。由2名及2名以上的医师对片子进行审阅。

3 观察指标:CT对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标准:病变部位出现骨小梁结构异常以及连续性中断,出现骨皮欠连续,均可诊断为骨折;MRI对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标准:T1W1显示病程部位出现不规则形条状低信号,T2W1上出现高信号。统计2组患者隐匿性骨折的分类,并计算检出准确率。

5 结果: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数据,对照组患者中,各项骨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鼻骨66.67%、髋关节87.5%、肩关节92.31%、腕关节83.33%、髌骨100%、踝关节100%、足骨91.67%,检出准确率为87.5%;观察组患者中,各项骨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鼻骨94.44%、髋关节100%、肩关节100%、腕关节91.67%、髌骨100%、踝关节100%、足骨100%,检出准确率为97.5%;2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观察组的检查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骨折分布位置以及检查准确率对比(n,%)

讨 论

隐匿性骨折[2]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隐匿性骨折的漏诊率以及误诊率极高,主要是由于其骨折特征不显著,在临床诊断过程中,X线的诊断准确率较低;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上使用广泛,在各种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多层螺旋CT能够对冠状面、横断面以及矢状面的骨皮质、骨小梁进行图像重建,在全方位扫描的过程中,对患者的机体伤害较小,无创口,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但是由于骨皮质以及骨小梁缺乏特质、特异性,导致多层螺旋CT诊断效果受到影响,影响检出准确率[4]。核磁共振成像用于骨折诊断准确率较高,相对于多层螺旋CT,MRI能够对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损伤以及关节积液等进行诊断,MRI检出图像特异性较高,医生在观察图像时,根据T1W1、T1W2的信号特点,便可对骨折类型进行诊断,且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5]。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接受多层螺旋CT诊断,观察组接受核磁共振成像诊断(MRI),研究人员统计2组患者的检出效果,对照组患者中,共80例患者,检查出70例患者存在骨折,各项骨折检出准确率为87.5%;观察组患者中,共80例患者,检查出78例患者存在骨折,检出准确率为97.5%;2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观察组的检查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隐匿性骨折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对比得知,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使用MRI进行诊断,能够有效的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获得科学有效的诊断数据,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隐匿性螺旋准确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雷公藤多甙联合降糖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警惕隐匿性肾炎
对王维山水田园诗“隐匿性”描写的参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