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对脊柱外伤诊断价值的比较

2021-05-22 03:15臧晓楠锦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锦州121000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外伤椎间盘脊髓

臧晓楠(锦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锦州 121000)

脊柱外伤为外科常见疾病,致伤原因主要为车祸、坠落、暴力冲击等,若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致残,甚至危及生命[1]。所以,为了取得良好疗效并改善预后,就务必要及时准确地诊断脊柱外伤。过去一般临床运用X线片诊断患者,近些年来,CT与MRI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诊断脊柱外伤,从而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用于诊断与治疗脊柱损伤患者。本文分析CT与MRI对脊柱外伤诊断价值,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脊柱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脊柱外伤患者,入选条件:经检查确诊为脊柱外伤患者;有较高依从性;此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者;有神经退行性疾病者;妊娠妇女或孕产妇;无法配合检查者。男54例,女36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31.6±3.5)岁。损伤原因:车祸致伤42例,高空坠落30例,重物打击18例;病变部位:胸椎28例,颈椎12例,腰椎45例,骶椎5例。Frankel分级:A级52例,B级16例,C级14例,D级6例,E级2例;合并伤:合并实质脏器损伤5例,合并四肢及骨盆骨折3例,合并泌尿系统损伤2例,合并颅脑外伤 1例,合并肋骨骨折1例。

2 方法:所有病人接受CT检查和 MRI检查。具体如下:(1)CT 检查。CT 扫描仪器飞利浦128排和联影16排,仪器扫描参数设定为:层厚3mm,层间距2.5mm,电压 120KV,电流 220mA,螺距1.2。医护人员让病人呈仰卧体位,进行横断位扫描检查。扫描结束后,重建图像数据。(2)MRI 检查。使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检查,依据不同患者受伤区域进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设定仪器参数为:层厚4.0mm,矩阵256×256,层间距4.0mm。扫描所使用序列:T1WI 序列:TR 400ms,TE 8ms;T2WI序列:TR 3000ms,TE 90ms;STIR序列:TR 3940,TE 80ms,TI 165ms。图像全部传输到工作站。由2名具有丰富检查经验的影像学医师,分析所获得图像。

3 观察指标:观察MRI、CT 2种检查方法诊断脊柱外伤的结果。

5 结果

5.1 2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MRI诊断脊髓受损、骨折线受损、软组织受损、韧带受损的检出率高于CT的检出率,而诊断椎弓受损的检出率低于CT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n,%)

5.2 脊髓受损与韧带受损阳性检出情况:CT检出脊髓受损与韧带受损阳性检出率都低于MRI(P<0.05)。见表2。

表2 脊髓损伤和韧带受损阳性检出情况对比(n,%)

讨 论

脊柱外伤是指因外部暴力引起脊椎骨损伤,包括胸椎、颈椎、腰椎和骶尾椎,发病原因可能有跌倒、重物砸伤和坠落伤等[2]。脊柱外伤是骨科常见疾病。人体脊柱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外伤骨折后会导致脊髓受损、椎管容积发生改变,骨折片发生移位,曲度被改变,韧带受损、脊神经被压迫,椎体软组织受损。脊柱外伤不同,其治疗与预后也就有所不同,而尽早检出并确定脊柱外伤种类,十分有利于确定治疗方案。过去临床主要应用X线平片检查骨折患者,但是很难检测出许多椎体骨折平片,影像会产生重叠,只有在发生粉碎性骨折崩裂引发横行骨折线加宽时,才可以反映出以上情况,通常无法检测出纵行性骨折[3-4]。脊柱外伤患者的疾病种类有所区别,自然其治疗与预后也就会有所不一样,而确定治疗手段的基础就是影像学检查。近些年以来,许多报道指出[5],CT与MRI诊断脊柱外伤各有其优势,诊断价值高。

CT扫描可以清晰呈现脊柱三柱的解剖结构与骨折的详细状况,尤其是X线难以检查到的以下情况,都能很好地检查出来,即:椎体后柱骨折、有无骨碎片存在、移位状况、椎管狭窄程度、椎间小关节骨折;在诊断时,可结合如下各类情况,开展综合诊断,即:椎体脱位、椎体压缩程度、椎管狭窄程度;但是CT扫描检查范围不大,定位不够准确,不太容易检查到如下病变:棘突骨折、椎小关节骨折脱位、椎体滑脱移位[6-7]。MRI检查也是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手段,MRI设备本身无放射性,有着较强信号,但扫描所需时间较长,经由SE序列,可以迅速获取T1WI 和 T2WI 成像,同时可以扫描脂肪抑制序列矢状面与冠状面,获取多序列、全方位的成像。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其检查费用比CT检查费用要高,MRI检查手段的优势在于:有较高的软组织的分辨率,可以直接展现椎间盘真空象、椎管内结构、椎间盘游离[8-9]。CT与MRI2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脊柱外伤的不同受损部位,有着各自的优势。(1)脊髓受损:因为外力作用于脊柱的强度与时间有所区别,所以,脊髓受损的程度也就存在不同。运用CT检查方法检查时,结果表明脊髓、椎间盘等被挤压到全部变形的程度,如果脊髓形态没有被改变,CT检查就无呈现脊髓已经受损的情况。然而,MRI分辨软组织能力很强,不管脊髓形态有无发生变化, 只要脊髓受损, MRI就可以清楚反映出来。(2)椎体受损、椎弓骨质受损:应用CT与MRI检查方法检测椎体受损情况,2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基本一致,而CT可以清楚检测到部分轻微骨折线, 原因是CT对骨折线有着较高的灵敏度,既而可以快速检查到骨折线,而这一点正是MRI检查所欠缺的。另外,CT检查可以较好分辨人体骨松质、骨皮质,可以精准确定椎体骨折线的实际走向与移位状况[10]。相比较,MRI检查检测骨折线的灵敏度偏低,并且难以清楚展现结构偏小或比较复杂的椎弓骨折。尽管如此,MRI检查可以检测出骨挫伤椎体的受损面积、严重程度等。(3)韧带受损:CT检查检测韧带受损的灵敏度不高,而MRI可以清晰反映韧带受损的状况,原因在于MRI有较强的分辨软组织的能力,可以清楚反映出韧带受损、变形或移位的状况,同时,可以依据显示信号的强弱,评判韧带有无被撕裂[11]。CT检查检测软组织的灵敏度偏低,通常仅可以反映韧带变形或被挤压的状况,无法反映出软体组织的变形与被挤压的程度, 更难以评判韧带有无发生断裂。(4)四周软组织受损:椎体受损后,势必会影响到椎体四周的软组织,然而CT检查只能反映软组织变厚的状况,无法反映软组织水肿状况,同时呈现的图像很不清楚,边界范围模糊。而MRI检查检测软组织损伤的敏感度极高,可以清楚呈现软组织发生水肿、肿胀的状况, 还可以呈现血肿状况。(5)椎间盘受损:人体的脊柱结构较为复杂,主键盘处在2个椎体间,某种情况下,椎间盘损伤会引发人体的前与后的纵韧带向前移位。通常来说,应用CT与MRI检查脊柱外伤,可以检查患者椎间盘有无受损,还可以检查椎间盘突出有无圧迫到人体神经、脊髓。另外,MRI还可以检查出椎间盘损伤有无致人体神经功能发生障碍,比如硬外膜血肿等。本次研究结果表明,MRI诊断脊髓受损、骨折线受损、软组织受损、韧带受损的检出率高于CT的检出率,而诊断椎弓受损的检出率低于CT的检出率(P<0.05)。CT检出脊髓受损与韧带受损阳性检出率都低于MRI(P<0.05)。应用CT与MRI检查方法进行检查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患者有过于严重的症状,且病情较为复杂,就需要应用MRI全面检查患者受伤位置,检查有无椎体骨受挫、脊髓受损的情况。(2)如果患者脊椎发生骨折,应当首先运用MR检查, 检查脊髓受损区域、大小等,同时观察韧带受损情况,如果患者仅发生压缩性骨折,就不需要实施CT检查;如果患者发生粉碎性骨折,就首先要运用CT检查,检查脊柱受损、变形与移位状况,再依据检查结果,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给予治疗[12-13]。

综上所述,CT与MRI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脊柱外伤,都有着各自长处,CT检查可以全方位展现骨折线、脊柱内碎片,而MRI检查可以精准判定脊柱外伤空间位置,清晰呈现软组织损伤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患者康复,为提升诊断精准度,CT与MRI2种检查方法可以联合应用。

猜你喜欢
外伤椎间盘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