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积极德育的研究

2021-05-23 19:47李诗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初中学校积极德育

李诗玉

摘要: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教师应准确抓住中学生成长的特点,针对其特殊阶段制定相应的德育方法,以推動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 同时,初中学校教育工作者应科学合理的加强德育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初中学校;积极;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9-0060

以人为本是初中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初中德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德育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响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使初中德育工作的效益最大化,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贯彻落实德育理念,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培养时,要将社会标准作为参考准则,要以培养学生更丰富的道德情感为教育目标,为学生健康成长铺垫良好的思想基石。

一、创建良好的德育管理环境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应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正确的方向。在德育管理工作中要创建出立德树人的管理环境。首先,从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 以学校的管理定位为标准,明确教育教学的改革目标,要基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对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升级优化,把好的方面保留下来,与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相互结合, 以达到最佳的实施效果。其次,通过教育调研掌握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将规划与调度工作完善到位,形成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框架。最后,要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渗入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当中,在教学活动中寻求多样化形式,以此帮助立德树人的教育策略,更好地落实到教育管理环境中,进而提升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二、创新德育管理的教学秩序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社会文化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也得以展现,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多元的社会文化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创新德育管理秩序,既要统筹规划,又要保证组织管理的严格性。立德树人是一系统化的工程,在设置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应当从自身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出发,对秩序规则设计的统筹性与合理性进行仔细斟酌,以此确保其顺利渗透到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对学科教学的渗透,务必要保证其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其中,把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学科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及文化情怀,使学生在接受现实文化与历史文化熏陶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也在将德育作为评估学科教学的重要凭据,让工作者在德育管理工作上明确了奋斗方向,从而提升了学校德育管理效果。

三、优化德育管理的实践活动

1.立德树人,解决具体问题

在德育管理工作进程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因此在实践活动设定的过程中,应当围绕这一中心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创新,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这样不仅能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得到一定提升[1]。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理解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才能从根源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学生的信任,教育工作者应当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成长特点,重视学生的言行与问题,时刻关注他们的发展需求,并且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扫清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2.德育实践,强化育人实效

国家对教育事业格外重视,无论是教学上的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开发,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德育实践活动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从各校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并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需求。学校的管理工作人员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并且根据活动内容进行案例分析、社会调查、主体班会、文明建设等实践活动,以确保立德树人实践活动可以与教师管理实际、学生思想实际吻合。例如,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学生采集信息需要教师或者家长的帮助,并根据提前设定好的目标对社区街道进行调查,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还能获得更多立德树人的教育信息;或者,在主体征文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以为学生创造情感抒发为首要目的,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让他们在征文比赛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为后续的德育打造坚实基础。

3.主题班会,建设育人主阵地

在初中阶段开展的主题班会,是学生接受度最高的德育素质培育方式,也是贯彻初中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德育的主题班会中,教师明确班会核心主旨,针对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鼓励学生就德育问题进行深刻探讨,以此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强化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主题班会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品德标准,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行事,使学生意识到自我要求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主题班会时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心理状况,并详细分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2]。教师要将德育主题班会加以渗透,对德育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制定合理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好准备工作。另外,在对德育管理工作的方案制定上, 应从学校、社会现实、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思想品德着重引导,如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标准、思想品德素质测评等等,教师在给学生树立行为准则的同时,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使德育指导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四、结语

综上可知,德育是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在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德育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优良品德的树立与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 教育工作者在授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当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关注学生多方位的需求并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甚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不良德育问题的出现概率。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教学理念,通过优化德育管理模式及环境,创新教学秩序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和道德榜样,引导学生向正确的德育方向发展。中学的德育管理工作形式多样,教师应以社会标准作为培养人才的准则,在学科教学中渗入德育,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积极优化教育理念及方法,以保障德育的实效性得以全面发展,为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朱丽娟.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20 , 000(015):19-20.

2 陈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 , 2005(9):3-5.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15300)

猜你喜欢
初中学校积极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以人为本 和谐共进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试论激励理论在初中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初中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探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