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

2021-05-24 02:29母洪娜孙陶泽
山西建筑 2021年11期
关键词:汇报园林育人

母洪娜 孙陶泽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我国园林专业的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城镇化等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为园林专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截至2020年我国开设园林专业的院校超过了170所,主要在农林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等两大类高校内开设,农林类院校园林植物的应用、养护栽培方面实力强,综合性大学当中有些完全是工科背景的,园林植物是其短板。我国园林专业教育规模较大、发展历程短,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多数院校秉持“严进宽出”的理念,学生入校后,不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导致他们的潜力多处于“隐性”状态,距高质量园林人才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为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人员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课程思政教育科学地把思政内容和专业内容巧妙结合,在更高一个层面上践行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爱国情怀的教育。在践行“三全育人”的过程中,高校的行政、教学等各个部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教师在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环节肩负着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任。如果把三全育人比作一张大网,教师处于网络的关键节点,发挥着枢纽作用。

1 园林专业大学生培养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首先,学生的状态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被动接受知识已然成为常态,停留在完成课程作业及任课老师提出的基本考核要求,很少去主动学习或思考专业相关的问题;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结课考试或考核追求捷径;虽然部分课程实施改革初见成效,但是唯考试论、唯分数论的影响依然普遍存在,这可能和奖学金等评优评先考核指标的评价方式等有一定的关联。

2 教学改革中探索新知

教育的目的是把一定的社会需要转化为人的素质,教育价值考量教育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对教育主体——人的适合或满足程度,理想的教育必须在了解人的认识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尽量满足教育主体对教育价值的追求[1]。高校教师更应该指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把学生带离舒适区,积淀专业必备的基本素质,授之以“渔”比“鱼”重要,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深入探索研究专业领域的相关问题更为重要;此外,团队协作亦是必须予以重视的内容之一。

针对长江大学园林专业学生的特点,尝试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以下简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教务处统一安排,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主要负责引导学生,把握大方向,让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等,增加了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比例。如各论部分把任务提前布置给同学们,然后引导并指导学生查阅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筛选有效信息后制作ppt分小组汇报,每一组都有组长负责,小组内先预汇报2次~3次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提建议并再逐步完善汇报材料。这种由学生之前的被动学习、老师主导甚至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查阅资料过程中,会发现一个更大的世界,也学会发现问题等,这对于毕业后参加工作能缩短适应期,提升就业竞争力。

作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后,对2020学年—2021学年第一学期的课程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共71名园林专业的学生参与此次问卷调查,学生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满意度高达90.14%(见图1)、对小组长在组织协调组员完成汇报任务过程中的满意度为89.93%(见图2);关于小组内预汇报并录制预汇报视频并针对出现的问题给予讨论和修改,学生的满意度分别为90.14%和92.96%。65%(如表1所示)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教学改革,他们在收集文献、提取文献中的有效信息、主动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均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所占百分比最高的是收集文献的能力,占78.87%。此外,有35.21%~40.85%的学生认为在整理汇报材料和演讲能力等方面也有提高。总体来说,课程教改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也有不小的提升。

表1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改革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情况

3 教改感悟

3.1 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程教改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大多数同学都在认真听,甚至在做思考自己小组汇报材料是否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这部分同学分别占29.58%和63.38%(见表2)。调查问卷中关于同学们课堂行为的调查设置的是多选题型,从数据变化可看出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倾向性。课堂上和汇报无关的行为主要有两类:1)玩手机。2)做一些与本课程无关的事情等,如做其他老师的作业、聊天、发呆等,心不在焉和感兴趣就听一下。尤其是第二类所占的比重较大(60.56%),也是我们今后课堂改革应该重点考虑并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表2 其他组汇报时,班内其他同学的行为调查结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就是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不宜过多。要因人因组,不能一刀切。还要结合授课班级课表,同时还要考虑个别学生总体时间,不能额外挤占过多的学生学习时间,以免增加过多学习压力。

3.2 解决思路

1)细化和量化课程考核,提升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把专业课程预期的培养目标预先合理分解,细分到每一小节课学生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带着具体任务去参与课堂教学,更容易帮助学生们明确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如果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重视每一次课的积累。此外,注重平时的学习,会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消化吸收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避免期末考试前临时突击的“囫囵吞枣式”学习弊端。综上,任务驱动式、阶段性细分、量化课程考核等有利于把外源的课程压力转化为内源的学习动力。2)教师不断地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教师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决定了学生手机的电量和流量。教师是教育体系的重要主体之一,肩负立德树人的重任;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具备超前学习意识,钻研本专业研究动态及发展,苦练内力,把自身塑造成博雅兼备[2]、能力超群的良师益友。精心安排的授课内容及课件、专业知识紧跟时代发展、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和兴趣点等都是重要能力[3]。简而言之,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是专业课教师个人提升需注意的重要内容。3)积极引导,提升学生汇报质量和趣味性。每位学生可塑性较大,教师可尝试以下几个思路:a.因材施教,传递给学生个性化的正能量,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b.开展平时作业评比,树立优秀典型,让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c.通过开展学生个人纵向比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恰当的引导和适当的专业方面的指导,将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生潜力,有助于提升汇报和最终学习效果。

4 结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担当。“传道”对教师的专业综合素养有更高的要求,我们一直在兢兢业业地践行“授业”,我们专业教师做得更多的是针对本专业给学生答疑“解惑”,教师要具备强大的正能量和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教师除了精通专业知识、技能,熟悉业界的最新动态和面临的问题之外,还要求教师涉猎更广的知识领域,拥有一定博学知识积淀。总之,在高质量高等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时代的需求,积极探讨应对的策略,在育人的道路上,我们尽心尽力地去完成“三全育人”这一新时代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汇报园林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清代园林初探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阅读汇报课的构建与效能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