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建筑设计课程改革探究★

2021-05-24 02:29庄敬宜孙戟锋
山西建筑 2021年11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理论建筑

庄敬宜 孙戟锋 张 磊

(1.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4; 2.华润置地(长春)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00)

1 概述

《建筑设计》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最重要的专业课。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该门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需掌握建筑设计理论、建筑历史、建设技术、环境心理学、绘画美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具有将理论和实践并行的能力。因此,《建筑设计》课程的教育必须以面向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新要求,加强学生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教育实用性,为学校教育与未来就业构建桥梁。

2 《建筑设计》课程存在问题及内容构架

2.1 《建筑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1教学目标与专业要求不符

《建筑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空间规模的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传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建筑知识和技术,重点培养学生对设计细节的控制。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很复杂,涉及工程、艺术、人文、历史等知识要点的不同方面,且学生的认知度不够,实际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学习建筑设计最根本的目标是为未来从事的行业打下坚实基础,尽管比起主要的专业理论,建筑设计只在专业知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建筑设计研究仍应对专业理论和知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1.2教学实践类型不够丰富,而且缺乏目的性

课堂设计实践时,由于经验不足且缺乏引导,学生通常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实践,养成各行其是,走马观花的不良习惯。这种习惯不仅对形成好的职业习惯无益,而且还会让学生养成无针对性、散漫的学习习惯。同时,落后于时代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照本宣科,使学生过于依赖教材,导致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思维顽固保守,设计作品缺乏个性和特点。

2.1.3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安排缺乏合理性

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师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重点多会放在理论教学上,如教师们会对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理论内容投入大量精力,反之在实践中投入的精力却是十分有限的,甚至会压缩学生的实践时间用于理论教学。

2.1.4师资队伍的实战经验有限

教师是一线教育业务的执行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思想水平与建筑设计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果息息相关。建筑设计专业是高等教育的热门专业,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如何使社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相一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该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建筑设计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2.2 《建筑设计》课程与理论专业课程的关系

按照建筑人才的培养计划,建筑设计课程是为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设计能力而开设的。它在整个建筑系统中起着承接的重要作用。在图形构成设计、室内空间设计等缺少部分基础理论课程与体系完整的建筑实践训练内容中,由于这些内容在其他科目中没有涉及,因此对于遗漏的内容,建筑设计科目应重新研究并补充教学内容。

2.3 《建筑设计》课程内容构架

应用型建筑教育应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首要前提,全面研究教育内容,并确保系统的真实性和前后明确的逻辑关系,根据适用实践原理设计教学内容,并实施选择性教育。以多年建筑教育设计经验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学生的就业趋向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重构课程结构,着重培养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建筑图纸的基本素养、参与建筑的协调、设计方案的能力。

3 《建筑设计》教学创新改革途径

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传统的填鸭式纯教育方式已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条件,要以健全基础教学体系为基础,增强案例型、主导型、相互作用型以及应用型的教学联系。坚持专业技能培训与课程教学并重,优化教学设计,增加实践比重。

3.1 在课堂教学辅导环节,调整辅导方式

具体办法为:首先,学生把计划书公开发到黑板上,教师们浏览计划书。同时,要求尽快找出并记录各计划中可能存在的概念性问题和理论性问题。然后面向全班学生指出共同的问题,并提出修正意见。如果有不同的修改可能性,要明确说明。然后再对每一个方案都进行针对性指导,通过“先整体后细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强调整体,还可以突出重点,又为后续细化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3.2 案例教学

需要了解的建筑设计理论课程内容复杂而全面,建筑设计的着重点在于实际设计,学生难以学习。因此,适当减少理论关系薄弱的理论部分,增加实际案例讲座,使学生能够通过事例具体学习知识。例如,根据学生熟悉的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华盛顿美术馆举例,通过外部功能关系,形体概念和所在地理位置角度的分析来讨论建筑设计的适用方案(见图1)。如此方法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产生深刻的认识,突破单一的教科书界限,获得更加深刻和综合的应用知识。

3.3 自主调研和课堂讨论

自主调研可以刺激学生们主动地学习技能。以学生对事例的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以问题为目标,深入研究问题,进行授课讨论,选取知名建筑为例,如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长屋(见图2),对物理外观、内部结构、通风、采光设施等进行详细调研,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形成综合性系统的知识结构。通过这种参与方式,可提高学生对讲座的兴趣,对知识更有效,更深入地学习。

3.4 新增教学单元和相关课程

建筑院校的《建筑设计》课程都注重建筑单体设计,但是如商业地区的建筑群设计等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和建筑群规划设计的实践不足,这是教学准备不足导致的。在课堂上要设置一个对图纸案例抄图的模块,以补充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对建筑设计基础有初步的理解。另外,还需要在建筑设计课后增加集体建筑设计课目,使学生对建筑的整个领域有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

3.5 利用工作室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学院成立实践创新工作室,由负责人来承接实际项目,通过模拟企业的工作氛围,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团队来分组协同完成实际项目。同时,可以邀请跨专业,跨学科的学生、导师共同完成项目。如2020年完成某旅游开发项目,从前期实地调研、概念方案设计到后期沟通修改方案、建模渲染、小组高效出图,师生协作,导师带领学生提前熟悉工作流程,完成实践项目(如图3所示)。

3.6 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对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而言,校企合作是实现课程知识与岗位相对接、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帮助学生顺利实习和就业的重要模式。高校要积极建设校企合作关系,挖掘高水平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优质实习环境,让学生积累宝贵经验。这样,一方面,企业可以优先进行人才考核,降低人才成本,深入学校也能让企业更好地发掘和培养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建设校企合作可以在实践方面弥补学校教育不足之处,将行业的实战经验以及新鲜的事例带到建筑设计教学的课堂上,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实际工作的方式,减少就业的困难。

4 结语

建筑设计过程的改革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在了解建设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多多关注人才需求的方向,并着重提高该课程的实践比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转化,并采用多种专业化的实践方法,给即将进入社会的学生规划一条清晰完整的职业生涯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理论建筑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坚持理论创新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