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教学诊改研究与应用

2021-05-24 09:15靳丽梅苏伟良
关键词:毕业生中药核心

靳丽梅 苏伟良

(1.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食品药品工程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2. 黑龙江惠美佳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 海林 157100)

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专业进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1]。专业教学诊改需要设定专业建设目标,并与其标准体系进行对照分析,发现专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制定诊改计划,并付诸实施,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螺旋式上升。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为国家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国家级高水平骨干专业,为提升专业内涵与国际影响力,专业于2018年开始进行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nstituteof Engineering of Engineering Taiwan,简称 IEET)技术教育认证工作。专业认证上本质是基于学生为中心制定教育目标和毕业生核心能力,在用人单位、校友、毕业生三方评价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与教学方法并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依据应用技术教育(GTAC-AD)专业认证规范实现人才培养的规范化、国际化,这与专业教学诊改目标实现人才培养质量螺旋式上升是一致的,基于此,专业团队开展了基于成果导向的专业教学诊改实践。

1 基于成果导向的专业目标链、标准链的建立

1.1 建立专业目标链

建立“目标链”,把目标和责任逐层传递,这是教学诊改工作的起点,同时也是难点[2]。专业从学校发展战略出发,参照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由校、企、行、毕业生、校友多方调研实践,构建具有自我功能与特色,符合时代潮流与社会需求的专业建设目标体系,即专业教育目标与毕业生核心能力(如表1所示)。专业目标是在学校和分院愿景的基础上设计的,首先依据专业调研设计了毕业3年后的学生所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然后根据校友、用人单位等对毕业生的素养需求设计了毕业生核心能力,这样层次递进能够有效地针对雇主需求设定专业目标,并不断持续改进。

1.2 建立专业标准链

以IEET OBE认证机制为核心,按照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机制、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社会服务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等核心要素的建设并不断地持续改进,以到达具有国际水准的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建设标准[3](如图1所示)。

表1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建立基于成果导向的专业目标链

图1 IEET OBE认证机制与专业目标链和标准链

认证规范中教育目标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制定的,由此确定了课程组成与教学方法,围绕着“学”与“教”的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校企合作机制、师资队伍水平、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等。通过专业委员会和课程委员会完成内循环,通过专业外部咨询委员会完成外循环,开展评价与反思(即诊断)检视毕业生的能力与教育目标的符合程度,通过不断持续改善成效,使课程与教学持续符合产业需求及培养学生工程实务能力。

依据专业建设标准链,细化工作要求,制定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诊改工作的衡量标准,既可以监控教学的全过程,又可以评价教学实施之后的效果,使专业团队清楚地认识到分管工作和课程的质量指标、指标内涵和达标要求,强化质量意识,明确目标任务,不断改进与提升,这样就构成质量监控的闭环。

2 专业层面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2.1 关联教育目标与毕业生核心能力,建立目标与标准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毕业时依据IEET技术教育认证中的GTAC-AD规范3的要求应具备六大核心能力,其目的是学生毕业3年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与毕业生核心能力关联度如表2所示。

表2 专业毕业生核心能力与教育目标关联表

2.2 关联核心课程与毕业生核心能力,设计、组织和实施课程教学

专业核心课程为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质量分析、GMP应用技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与中药生产综合实训等6门课程。其中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信息化资源丰富。中药生产综合实训包含4个模块,分别为中药鉴定综合实训、中药前处理综合实训、中药制剂综合实训、中药制剂检测综合实训,是按照中药生产企业的中药生产过程之原料药检测—中药加工与提取—中药制剂生产-质量检测4个核心岗位设计的整合性课程[4]。中药生产综合实训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合了药用化学、天然药物提取与分离、中药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质量分析、GMP应用技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事法规等专业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能力(如表3所示)。

表3 专业核心课程评量毕业生核心能力之达成度

通过本院中药制药技术专业2017级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成绩来分析学生毕业时核心能力达成情况。专业核心课中每个课程对应专业核心能力高关联度为2—5项,可以透过专业核心课程评量毕业生核心能力之达成度,核心能力1—6平均分分别为82、80、81、80、79、78,均在80±2之间,分布较均匀,透过专业核心课程评量毕业生核心能力之达成度效果良好。

2.3 通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评估,诊断、激励、改进,不断完善课程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反馈评估不断完善课程。专业的每一门课程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的。教师在每学期开课时,在课程大纲中将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对应起来,并在课堂上让学生明晰课程会给学生哪些对应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每学期开展期初、期中教学质量座谈会。以专业核心课程中药鉴定技术为例,进行课程的具体分析及课程效果评估(如表4所示)。通过表4可以看出课程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贡献度,教师的评量方式、学生核心能力达成度及检视结果。

表4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必修专业与实务课程分析及反思表

3 基于成果导向的专业教学诊改反思

经过2年的专业认证评估,本院2020年12月通过了IEET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技术教育认证。在专业认证过程中与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相融合,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中华工程教育学会来开展专业评价。专业认证规范了教育目标、学生、教学成效与评量、课程组成、教师、设备及空间、行政支持与经费、领域认证规范和持续改进成效等9部分。在这里学生的“学”是关键,教师围绕着学生的“学”来开展教学活动。在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改进,包括师资水平、实训条件、学生能力成长等。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教学诊改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实践应用效果较好,但是存在着激励与创新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教师不断推陈出新,结合诊改反馈、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市场分析等情况,通过整理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确定新的目标标准,进行新一轮改进[5]。这也是专业认证的本质。通过专业认证,促进专业教学诊改,从而有效推动高水平专业建设。

猜你喜欢
毕业生中药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