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2021-05-25 06:26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房 阳 金 雷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本溪 117000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之一,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极易出现心律失常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等并发症,易导致患者死亡[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患病率、病死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增加家庭负担。药物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常采用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栓形成药物,是预防心肌梗死、心绞痛的二线药物[2]。但单一用药效果欠佳,常联合用药起到协同作用。氯吡格雷常用于心、脑等脏器及其他动脉障碍等疾病,可促使血液循环恢复[3]。本研究选取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旨在为临床用药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1日~2020年1月15日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 例。观察组中,男24 例,女19 例;年龄40~73 岁,平均(60.12±6.41)岁;发病时间30 min~6 h,平均(3.02±0.55)h;前壁梗死28 例,下壁梗死13 例,前间壁梗死2 例;心功能NHYA 分级:Ⅱ级13 例,Ⅲ级25 例,Ⅳ级5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0 例;年龄40~73 岁,平均(59.86±6.37)岁;发病时间30 min~6 h,平均(2.91±0.52)h;前壁梗死26 例,下壁梗死14 例,前间壁梗死3 例;心功能NHYA 分级:Ⅱ级15 例,Ⅲ级24 例,Ⅳ级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胸痛持续30 min,心电图2个以上的相邻导联ST 段抬高,肢体导联≥0.1 mV,胸导联≥0.2 mV,患者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4]中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具备正常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③患者具备静脉溶栓指征;④患者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抗血小板、抗血栓药物禁忌证者;②有脑、肝、肾脏器障碍者;③近期发生心脏出血、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者;④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有过敏史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吸氧、心电图监测、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80516)治疗,口服,300 mg/次,1 次/d,连续3 d,调整剂量为100 mg/次,1 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生产批号:181024)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氯吡格雷口服,300 mg/次,第2日调整剂量为150 mg/次,第3日调整剂量为75 mg/次,1 次/d。两组患者维持用药6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心血管事件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①治疗效果。参照相关文献评价,显效:症状消失,体征稳定,心电图ST-T 段下移至等位线; 有效: 心绞痛发作明显改善,ST-T 下移为0.05~0.2 mV;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心电ST-T 段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②心功能。于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行心电图测定,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测定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D)。③心血管事件。包括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④不良反应。包括皮下瘀斑、牙龈出血、血尿、鼻出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 及6MW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6MWD 高于治疗前,LVEDD 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6MWD 高于对照组,LVEDD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的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LVEF(%)治疗前 治疗后LVEDD(mm)治疗前 治疗后6MWD(m)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36.91±4.18 37.12±4.20 0.232 0.408 54.82±3.17*46.81±4.35*9.758 0.001 58.28±6.98 57.72±7.01 0.371 0.356 43.51±3.81*51.02±4.28*8.594 0.001 284.65±51.82 301.76±56.96 1.457 0.074 485.75±63.96*387.43±65.04*7.068 0.001

2.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发生1 例再发心肌梗死,1 例梗死后心绞痛,总发生率为4.65%;对照组发生4 例再发心肌梗死,1 例梗死后心绞痛,2 例心律失常,1 例心源性死亡,总发生率为18.60%;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44)。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1 例恶心,1 例皮下瘀斑,总发生率为4.65%;对照组患者有2 例恶心,1 例皮下瘀斑,2例牙龈出血,1 例血尿,2 例鼻出血,总发生率为18.6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44)。

3 讨论

冠状动脉因血栓形成而致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心肌缺血、缺氧是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患者常伴持续性胸痛、心律失常等表现[6-7]。同时血小板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会增加冠脉收缩强度,使冠脉血管内皮受损,影响心肌细胞的有效再灌注[8]。因此,临床治疗心肌梗死时,选择抗血小板疗法,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活性物质的释放,并阻断血栓形成途径,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程度。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能不可逆性抑制环氧化酶的形成,阻断化生四烯酸转为血栓素A2,对血小板聚集起到高度抑制作用[9];而且低剂量阿司匹林能实现理想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易产生明显的药物耐受性,心绞痛现象无法解除,若增加药物剂量,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10]。另外血小板活化无需依靠血栓素A2 途径,即能增强血小板活性,仍会促使血小板聚集以及凝血酶形成。因此联合一种药物共同抑制血小板聚集十分必要。血栓素A2、二磷酸腺苷是血小板聚集过程中重要的途径,若对两种途径抑制,可起到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1]。氯吡格雷是作用于二磷酸腺苷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抑制血小板活性,阻断抗血小板聚集[12]。此外通过不可逆性结合二磷酸腺苷受体,减轻血小板的活化扩增,造成血小板膜糖蛋白Ⅱa/Ⅲb 复合物的生成障碍,以此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6MWD 高于对照组,LVEDD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伟伟等[14]的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高于氯吡格雷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任军等[15]的研究表明,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心功能改善。其原因可能是采用阿司匹林作用于血栓素A2,抑制血小板聚集时,联合氯吡格雷作用于二磷酸腺苷,起到协同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同时联合用药能够有效减缓血栓进展,恢复冠脉血流循环,以此减轻心肌缺氧缺血症状,促使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提高运动耐量。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18.6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药联合可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原因可能是两药联合能改善血小板药物抵抗,且互不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故两药联合能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减少大剂量药物应用带来的不良反应[16]。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心功能,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意义大,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