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1-05-25 06:26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软胶囊丁苯达拉

吴 希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神经内三科,辽宁铁岭 112700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人体脑组织血液供应发生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脑软化或缺血性坏死。急性脑梗死发病突然,以偏盲、偏身感觉障碍、言语不清、偏瘫等为临床表现,临床多以溶栓治疗为主,能够利于其缺血区域的血供恢复,使其症状得到改善[1],而目前联合用药治疗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效果。依达拉奉也是一种脑保护剂,能够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避免脂质过氧化,使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和脑细胞损伤得以减轻。丁苯酞软胶囊能够使人体脑部血供得到改善,同时能够有效保护人体神经元,修复神经功能缺损。本研究通过对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炎症因子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两者联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0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收治的10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50 例)与对照组(50 例)。观察组中,年龄43~77 岁,平均(60.34±1.12)岁;男30 例,女20 例;平均病程(7.21±1.26)d。对照组中,年龄44~77 岁,平均(60.54±1.23)岁;男31 例,女29 例;平均病程(7.17±1.26)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存在恶性病变、免疫系统严重疾病、脏器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等;由于房颤所致的心源性脑梗死;伴有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倾向;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存在精神障碍以及认知障碍;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单一治疗,给予其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治疗,每日3 次,每次剂量200 mg。

观察组实施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治疗,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再实施依达拉奉治疗:将30 mg 依达拉奉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行静脉滴注,每日2 次。

两组均治疗14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

治疗前后使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 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24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3]。

生活质量评分应用SF-36 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佳[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50 50 20.36±1.24 20.95±1.54 0.2617 0.3125 10.22±1.64*13.97±1.58*4.2716 0.0000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健康状态 社会功能 精神状态 生理功能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50 50 90.31±1.02 72.16±1.55 10.1745 0.0000 92.66±1.14 71.34±1.68 11.4516 0.0000 92.85±1.64 73.64±1.54 9.4521 0.0000 92.38±1.17 71.33±1.64 11.3617 0.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7、14 d 的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与本组治疗后24 h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 及治疗后7、14 d 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mg/L,±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mg/L,±s)

与本组治疗后24 h 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后24 h 治疗后7 d 治疗后14 d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50 50 13.21±1.03 14.98±1.56 5.2714 0.0000 18.21±1.32*20.74±1.54*7.2617 0.0000 12.31±1.21*14.91±1.57*4.1728 0.0000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全血高切黏度(mPa·s)全血低切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纤维蛋白原(g/L)观察组(n=50)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50)治疗前治疗后6.55±1.32 4.13±1.32*14.85±1.32 11.25±1.02*1.79±0.03 1.21±0.01*4.98±1.65 2.72±0.14*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6.52±1.64 6.01±1.52*5.2714 0.0000 14.72±1.64 13.95±1.54*7.2317 0.0000 1.79±0.54 1.71±0.54*4.1725 0.0000 4.98±1.52 4.16±0.42*4.2915 0.0000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病理基础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而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液成分变化均可诱发脑血管堵塞和狭窄,进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使大脑产生较多氧自由基,神经元细胞出现凋亡。脑梗死为脑血管疾病,在临床十分常见,其死亡率以及发病率较高,易给患者家庭带来负担。同时相关研究显示,脑小血管病程度和生活能力、情绪等情况密切相关,并且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小血管病之间也具有密切相关性[5]。

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能够清除氧自由基,避免脂质过氧化,减轻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和脑细胞损伤[6]。依达拉奉作用机制是通过将人体脑部大量的自由基进行清除,而产生疗效,其能够对人体脑细胞过氧化进行抑制,使神经细胞的死亡得以延迟,对神经功能产生保护效果。依达拉奉现已成为临床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7-10]。丁苯酞软胶囊能够使人体脑部血供得到改善,同时能够有效保护人体神经元,修复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的含量,进而提高患者血管内皮一氧化氮以及前列环素的水平,使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得以降低,达到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清除氧自由基的目的[11-15],同时能够对血管管径以及结构的完整得以恢复,保护人体线粒体的功能和结构,使其重构缺血区的微循环得到改善。通过将上述两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能够产生协同作用[16-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 及治疗后7、14 d 的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炎症因子均具有改善作用,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猜你喜欢
软胶囊丁苯达拉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妇炎康软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COPD急性发作期老年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沉潜迷醉达拉湾
胶囊牛产新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