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血糖管理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5-25 06:26李现财李传艳宋乐芹林绍志王佳音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组间管理系统血糖

李现财 李传艳 宋乐芹 林绍志 王佳音 国 盼

山东省潍坊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内科,山东潍坊 262600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升高,截止到201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4%[1],但血糖控制的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不足40%[2],而血糖控制是否达标直接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预后[3],血糖控制的达标率低与医患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和血糖监测的便捷性、依从性差有较大关系。所以选择一种准确、便捷、易于医患沟通的血糖监测方法,对提高血糖控制的达标率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掌握自身血糖的变化[4],缺点是不能及时和医生沟通。有研究表明[5],远程医疗干预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院外血糖管理系统主要通过网络终端和智能血糖监测仪无障碍连接,将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值实时传给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主动对患者进行随访,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6]。因此,对潍坊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门诊就诊的284 例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探讨,为院外血糖管理系统对院外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12月于潍坊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门诊就诊的284 例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46)和对照组(n=138)。观察组中,男71 例,女75 例;平均年龄(61.27±9.24)岁;平均病程(8.64±3.52)年。对照组中,男67 例,女71 例;平均年龄(60.83±9.63)岁;平均病程(8.42±3.3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18~71 岁;②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制定的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7];③空腹血糖(FPG)≥7.0 mmol/L、7.0%≤HbA1c<13.0%;④具有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认知功能正常;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存在糖尿病急性或严重慢性并发症者;②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者;③合并其它严重疾病者;④视听、语言障碍者;⑤妊娠或计划妊娠者;⑥存在贫血或血红蛋白异常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FPG 和HbA1c 情况,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和监测结果确定降糖方案,并给予常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用药指导,满3、6 个月时复查FPG和HbA1c。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门诊血糖管理:血糖控制满意(FPG<7.0 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可按期随访;若血糖控制不满意(FPG≥7.0 mmol/L)或有药物不良反应,调整药物2 周后随访。观察组采用智能慢病管理系统中的院外血糖管理系统对患者进行院外血糖管理,给每位患者配发智能血糖仪和血糖试纸,在患者智能手机和主管医师手机上下载血糖管理APP,并对每位患者或同住家属进行详细的应用培训。主管医师根据患者院外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给出院外血糖监测次数和频率,随时与患者进行互动,指导患者饮食、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6 个月后FPG、HbA1c 及血糖监测频率。

云度医生·智能慢病管理系统由爱奥乐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生产。FPG 监测:采用日本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060),试剂由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HbA1c 监测:采用深圳市雷诺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HD-500),试剂由深圳市雷诺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PG、HbA1c 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3、6 个月后的FPG 和HbA1c 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干预3个月后与干预6 个月后的FPG 和HbA1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干预前的FPG 和HbA1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6 个月后的FPG 和HbA1c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PG、HbA1c 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PG、HbA1c 的比较(±s)

组别 FPG(mmol/L) HbA1c(%)对照组(n=138)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干预6 个月后t 干预3 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值P 干预3 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值t 干预6 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值P 干预6 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值t 干预3 个月后与干预6 个月后比较值P 干预3 个月后与干预6 个月后比较值9.61±2.26 7.35±1.54 7.16±1.60 9.708 0.000 10.394 0.000 1.005 0.316 8.63±1.72 7.32±1.34 7.18±1.24 7.058 0.000 8.033 0.000 0.901 0.368观察组(n=146)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干预6 个月后t 干预3 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值P 干预3 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值t 干预6 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值P 干预6 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值t 干预3 个月后与干预6 个月后比较值P 干预3 个月后与干预6 个月后比较值t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P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t 干预3 个月后组间比较值P 干预3 个月后组间比较值t 干预6 个月后组间比较值P 干预6 个月后组间比较值9.83±2.30 6.98±1.21 6.77±1.03 13.251 0.000 14.672 0.000 1.597 0.111 0.812 0.417 2.258 0.025 2.456 0.015 8.73±1.61 7.01±1.06 6.82±1.15 10.782 0.000 11.664 0.000 1.468 0.143 0.506 0.613 2.168 0.031 2.538 0.012

2.2 两组患者干预3、6 个月后血糖监测频率的比较

干预3、6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糖平均监测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6个月后,两组平均血糖监测频率低于干预3 个月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监测频率的比较(次/月,±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监测频率的比较(次/月,±s)

与本组干预3 个月后比较,*P<0.01

组别 干预3 个月后 干预6 个月后对照组(n=138)观察组(n=146)t 值P 值8.69±2.80 15.48±3.24 18.849 0.000 7.18±2.46*10.52±3.02*10.185 0.000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8],发病初期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往往被忽视,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及血糖控制的不达标,各种并发症会逐渐显现出来,其致死率仅次于感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9]。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急骤增多,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尤为突出,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比较混乱,其中不能规律地监测血糖是一个重要环节。血糖监测不规律,医生就不能及时了解患者血糖情况,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饮食指导、运动管理以及用药方案的调整,导致血糖控制不佳[10]。长期的血糖控制不佳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肾病等[11]。故有效控制血糖,并保持血糖长期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十分关键,这就需要患者经常、规范性的对血糖进行监测,因此提高患者院外血糖管理水平尤为重要[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医疗行业中,移动互联网与慢病的结合是未来血糖管理的重要方向[13]。云度医生院外血糖管理系统是专注于糖尿病院外血糖管理的移动医患互动交流平台,是由智能血糖仪、血糖管理云平台和医、患端手机APP 3 部分组成。患者使用智能血糖仪测量的血糖,数据会通过互联网自动上传到血糖管理云平台,同时自动同步传到医生端APP 及患者端APP,医生可以实时、动态了解患者的监测数据、血糖变化趋势。医患还可在线互动,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情况,从而及时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方面的指导。在外的家人及朋友也可通过患者端APP 实时掌握患者病情进行亲情关怀,与医生共同对患者进行干预,高效的实现在医生指导下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自我管理,帮助患者快速降低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出现,降低致残致死率,减少住院频次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通过对284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干预3、6个月后FPG 和HbA1c 进行比较,发现应用院外血糖管理系统能降低FPG 和HbA1c 水平,有效改善血糖控制,提高血糖控制的达标率。另外观察组患者血糖监测频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患者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有明显提高,从而改善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应用院外血糖管理系统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医生能实时掌握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随时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的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明显减少患者到医院就诊次数,既能快速降低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给患者带来便利,提高患者诊疗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慢性损伤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对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血糖管理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方案[14],而血糖的自我监测是确保血糖达标的重要手段[15],院外血糖管理系统是将血糖自我监测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它能迅速、准确的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并传输,便于医患之间的联系,提高患者血糖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对院外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跟踪管理,有利于患者平稳、有效的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命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广大糖尿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组间管理系统血糖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