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2021-05-25 06:26占永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胆囊炎协同急性

占永红

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外科,江西德兴 334200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有较高发病率,常伴有右上腹疼痛、局限性触痛、呕吐、低中度发热等症状,给患者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2]。目前临床采用外科手术法对该病治疗,但由于该病发病速度较快,多数患者一时难以接受,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等负面情绪,需增加护理措施干预,其中常规护理通过常规检查、指导用药、心理辅导等,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缓解负面情绪,但该方式未体现患者主体性,护理效果不佳[3-5]。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从责任护士和患者同伴两个阶段入手,相互配合衔接,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可控制患者病情,缓解负面情绪。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于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1月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0 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实施常规护理的31 例归为对照组,将实施常规护理+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29 例归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0 例,女21 例;年龄29~68 岁,平均(48.34±2.7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23 h,平均(11.53±3.21)h。观察组中,男10 例,女19 例;年龄30~69 岁,平均(49.06±2.5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24 h,平均(12.06±3.38)h。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核实。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通过腹部CT 和B 超检查结合临床体征、血常规等确诊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②临床资料齐全者。排除标准:①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疾病者;②治疗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两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仰卧位,进行静吸复合麻醉及气管插管,利用三孔法或四孔法。腹腔镜下对胆囊、胆囊三角、炎性反应、粘连程度进行探查。按照探查结果实施切除术。剥离胆囊后在剑突下孔取出胆囊,当粘连较重、渗出较多时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2~4 d 拔出引流管。

1.3.1 对照组 给予围术期的常规护理,措施如下。①对患者血常规、心电图、B 超等进行检查。②术前遵医嘱用药,备皮,进行常规检查等。③向患者介绍疾病、手术、主治医生相关情况,聆听患者的问题、疑惑并及时给予解答。④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解除情况。⑤告知患者术后排气后可进食,且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责任护士阶段:①术前。护理人员积极和患者沟通,对其身心情况进行评估,讲解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法、预期治疗效果,明确指出该病可治愈,引导患者熟悉手术室环境。②术中。对患者体位进行指导,协助麻醉师麻醉,传递各种手术器械给医生。③术后。监察患者病情,24 h 内监测患者心电,必要时吸氧;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引患者说出心中疑惑、身体症状,并及时疏导。④对患者呼吸、脉搏进行观察,及时疏通患者气道,清理分泌物,维持引流管通畅,发现并发症及时告知医生对症处理。(2)患者同伴阶段: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同病区患者成立交流小组,每天1 例患者为交流对象,向小组成员描述自身康复情况、心理问题,让病友自由发言,最后组织讨论并做总结。两组均护理1 周(术前1 d~术后4 d)。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①心理状态:于护理前和护理1 周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分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测。SAS 量表共20 个条目,各条目1~4分,总粗分80 分,标准分100 分(总粗分×1.25),评分≥50 分为焦虑,分数和焦虑程度成正比关系;SDS 量表共20 个条目,各条目1~4 分,总粗分80 分,标准分100 分(总粗分×1.25),评分≥53 分为抑郁,分数和抑郁程度成正比关系。②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期对两组的胆漏、泌尿系统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进行记录并比较。③生活质量:于护理前和护理1 周后,使用生活质量评分表(QOL)[7]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肢体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满分100分,分数和生活质量成正比关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 周后,两组的SAS、SDS 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SAS 评分护理前 护理1 周后 t 值 P 值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1 周后 t 值 P 值观察组(n=29)对照组(n=31)t 值P 值57.34±2.27 57.13±2.56 0.335 0.739 42.45±2.15 47.53±2.21 9.015 0.000 25.646 15.805 0.000 0.000 60.68±2.52 61.27±2.15 0.978 0.332 49.42±1.61 51.35±1.53 4.761 0.000 20.277 20.931 0.000 0.000

2.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护理前后QOL 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 周后,两组的QOL 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QOL 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护理前后QOL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1 周后 t 值 P 值观察组(n=29)对照组(n=31)t 值P 值53.43±4.52 53.92±4.88 0.403 0.689 86.72±3.52 83.43±3.87 3.437 0.001 31.292 26.381 0.000 0.000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该手术有创伤小,恢复较快等特点,但手术仍产生一定创伤,对患者生理等功能造成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肠胃不适情况,影响后期恢复[8-9]。临床研究表明,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进行恰当护理可稳定患者心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能使预后危险因素得到减少[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1 周后,观察组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这与周健平等[12]的研究结果(有效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存在共同点。分析原因为:常规护理通过向患者介绍疾病、手术、主治医生情况,提高患者对病症认识度,且通过聆听患者问题、疑惑,及时给予解答,疏导患者心理,让患者放松心态,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但该方式主要是护理人员发挥作用,患者本身缺乏主动性,护理效果达不到预期[13-15]。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分为责任护士和患者同伴两个阶段,在责任护士中,护士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其身心情况,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明确指出该疾病治愈成功率较高,可缓解患者害怕心理,提高治疗信心;通过带患者熟知手术室环境,能减轻陌生感,且在麻醉前对患者体位进行指导,保持患者舒适度,放松其心情。在患者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引导其说出内心疑问、身体症状,并及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可有效消除患者的心中疑虑、担心,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护理人员术后观察患者呼吸、脉搏等情况,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保障气道畅通,避免出现窒息,及时告知医生对症处理并发症情况,保持引流通畅,有利于预防出现便秘、泌尿系统感染情况,而减少并发症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1 周后,观察组的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的患者同伴阶段,将同病区患者组成交流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叙述、讨论自身康复情况、心理问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归属感,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自信心,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加快康复速度,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的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胆囊炎协同急性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急性心包炎1例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