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提升现代散文教学有效性

2021-05-25 08:29顾庆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散文深度文本

顾庆霞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现代散文。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兼具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的特点。教师要结合散文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解决不愿读、读不懂、不会读等问题,促使他们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进而理解散文的深意,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和文本深度对话,提升散文解读的能力,是提高现代散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处。

一、尊重个性,解读文本

学者曹明海认为一切阅读的创造性必须要以文本的规定性为前提。在指导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时候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每一个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都有所不同,在阅读课本的时候会将自己的个性化看法带入作品中,对作品的解读往往是主观的。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又要充分认识到散文是作者个人情感和人生经历的体现,所以要在对话作者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在深度对话中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客观地做出解读。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个性化认知,认为这篇文章和老舍一贯的风格不一致。在该学生的阅读经验中,老舍的作品都是展现市井生活,语言风趣幽默,有老北京的特点,而本文则给人隽永细腻的感觉,所以这篇文章与其风格不符。此时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感受的基础上让其了解一些本文创作的背景。学生发现这是作者回归国内后创作的作品,由于战争的原因,他很难再回到北京。此外,教师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和小说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点。学生在阅读这些资料后有所反思,认为作者的心中一直都想着祖国,念着故乡,所以在来到济南后,他自然要满怀热情地歌颂济南的美。此外,散文的特点就是要给人真挚、细腻的感觉,和小说展现市井百态、人情世故并重在塑造人物、叙述事情的创作风格不一样,所以《济南的冬天》才会给人特别的阅读感受。

在深度阅读的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本为基础,在充分了解文本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融入进去。这样才能更深入地和文本进行对话,解读文本的深意。

二、鼓励质疑,解决矛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在阅读现代散文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并试着合作探讨,积极反思,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对话中,教师不要将自己的答案灌输给学生,而要鼓励学生在自主探讨中进行感悟。

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教师组织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有学生提问:“作者给人的感觉十分粗暴,为何他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能体会到母亲的爱呢,导致在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围绕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创作背景的基礎上进行分析,并尝试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看看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经点拨学生有所感悟:“作者遭遇了巨大的困扰,他的双腿瘫痪,这样的遭遇不是普通人能体会的,所以他自然会感到十分痛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无法觉察到母亲的爱。”还有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我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但是妈妈总是安抚我,很温柔。”通过合作交流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为了真实地展现自己当时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也是用这种反衬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学者加达默尔认为,提问就是暴露和开放,提问能使得事物和一切可能性处于不确定状态。所以在引导初中学生阅读散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让他们能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作者进行心灵和精神的沟通,进而深度解读作品。

三、不断反思,形成认知

在指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的时候,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反思。此时可以组织学生和小组同伴进行互动对话,在对话中思考他人有哪些阅读感受是自己所不具有的,探究为何自己的感悟没有他人深入。学生通过与同伴进行精神沟通来促进彼此理解,也会让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不断深入。

阅读《散步》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反思自己的阅读是否深入。如有的学生在文章中读到了一家人的团结和睦,体会到了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有的学生还认识到文章中展现出了中年人在家庭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体会到了中年人的生活责任。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也正是这样一代代传递下去的。前一名学生发现自己的认识没有后一名学生深刻,于是进行反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启迪,发现了不足之处,后续就会运用类似的方法辅助阅读。

学者金生铉认为,当学生和教师作为独立的个性、完整的精神而相遇、理解,并在共同教育中创造、提取对方共同知识、经验、意义的时候,这就是共享。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互动中积极展开精神和情感的共享,从而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提高阅读有效性。

四、随堂练笔,迁移应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促使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因此在深度阅读散文作品的时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随堂练笔的方式,将自己掌握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从而起到迁移运用的效果,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春》一文十分优美,通过春花、春草、春雨等春天的景物,展现了作者对于春天的渴望和赞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作品总分总的结构充分展现了具有代表性的春天景物。此外,学生还会发现,作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文章词句更为优美。在理解了这些写作手法后,学生在随堂练笔中就能合理运用。如有学生写了“夏天”,着重展现了“夏雷、夏雨、夏天的热气、顽强生存的夏虫”等独有的风物。

教师可以将优秀的散文作品作为范文,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方法,在了解作品结构、主题的基础上展开随堂练笔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优秀散文的魅力,激发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加深对散文的认知。

学者滕守尧认为师生对话是生态式教育的主旋律。在指导学生阅读现代散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多元的深度对话,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活动中。通过对话建立和文本的二元生态关系,进而深入到文本的内部理解作品,从而提高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能仁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散文深度文本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深度观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