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一斑”知“全豹”

2021-05-25 08:29缪莉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沁园春诗句诗词

缪莉

美籍学者罗斯·特里尔在其著作《毛泽东传》中说:“毛泽东是一位领袖、军事指挥家、共产主义者,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正是因为毛泽东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他的诗作才充分地表现出深刻而生动的革命精神,这是他诗作的一大特点。毛泽东的诗作散发着个性化的魅力,比如他在《念奴娇·昆仑》词作中将初稿“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通过斟酌字句更好地体现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化一般为显豁,变俗言为妙语。在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中,也时常能看到其化用古诗词的痕迹。此外,毛泽东对诗词的音律也很重视,在诗词创作中很注重调配音节,协韵合辙。以上这些特点在《沁园春·长沙》中都有表现。教师可以以这首诗词作为依据,带领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而引导学生探究毛泽东诗词的创作特点。

一、感受毛泽东诗词锻字炼句之妙

宋人张表臣在其《珊瑚钩诗话》中说:“诗以意为主,又须篇中炼句,句中锻字,乃得工耳。”而所谓“锻字”即是针对诗词中能够凸显诗意的关键字进行推敲,一般为了使诗词意境生动、形象,诗人会运用有力、恰当且不可置换的动词或形容词作谓语中心词。“炼句”则是针对句子进行改造,使诗句合律,句法恰当,从而能够准确地表情达意,表现出诗词的美感。可以说,锻字炼句是成就一首佳词妙诗的必由之路,很多诗人为之倾注心血。清代学者赵翼将“锻字炼句”比拟为烧丹炼药,即“笑同古炼师,烧丹穷昏昼,一火又一火,层层去粗垢”,从诗中可看出诗人对文学的极致追求。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中也常常为了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精简度精练字句,化俗言为妙语并且乐此不疲。这在他的很多诗作中都有表現。他经常以改字换字的方法,使诗句焕然一新,富有诗意美感,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而诗句的变幻又影响整首诗词,作品因字句的显豁,立意更加高远,意象更加新颖,意境更加生动,整首诗更见波澜,深邃、丰富的思想情感更见于笔端。

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为例。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作品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在这首词中可见诗人“锻字炼句”的功底。诗人用画龙点睛之笔,使整首诗词充满昂扬的动感之美。教师可引导学生赏析毛泽东在这首词中锻字炼句的技巧。例如有学生从第一句入手,认为诗人惜墨如金,仅用十二字,即“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季节、人物、地点及眼前的环境,结合诗作时间还透露出写作背景。言简意赅而不落窠臼,富含诗意又极具张力。还有学生认为下句开头的“看”字极具魄力,读者读到此仿佛收到指令,将全部注意力投入到诗作接下来所构画的图景中。“万山”“遍”“层林”“尽染”“漫江”“透”“百舸”“万类”等词的运用也增强这首词的“气场”。诗人好似立于天地间,感受着宇宙人间的浩瀚。这是锻字炼句所达到的效果,也透露出诗人的心境、精神气概和伟人风范。再比如“到中流击水”句,“击水”指游泳,诗人并没有直接用“游泳”二字,而将俗言转化为妙语,换用“击水”一词。毛泽东本人对“击水”一词进行批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见“击水”更富有气势,更能展现出青年敢于拼搏的精神。

二、欣赏毛泽东化他言为己用的诗词特色

用典化句是古诗词创作中常见的手法,诗人主要是根据表达需要,从其他经典的诗词作品中吸取所需,重新整合,灵活运用,形成新的诗词整体。所化用的诗句作为一种素材,虽然看似信手拈来,但实际上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而应用的,帮助诗人创设情感的氛围,达到词采的加强、思想的提升。对于毛泽东的一些诗词作品而言,有一部分便妙用了用典化句的技法。教师在进行毛泽东诗词作品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化他言为己用”这一诗词特色作为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引导学生欣赏毛泽东所化用的诗句在诗歌整体中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然后再运用文本互涉的方式,进行毛泽东诗词作品与所化用的原作品的关联教学。

对于《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而言,有很多处皆是化用,但这并没有衰减其本身的艺术价值,相反诗人深思熟虑,取所需之一二,提升了诗词的感染力,增强了诗词的艺术审美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诗词中的化用诗句,然后通过查阅资料,找到化用资料的原文,并进行互相映射、互相参照,看到文学作品表达形式的丰富性,进而摆脱单一的线性思维阅读方式。这是阅读视野拓展的好时机,也是深层次地赏析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长沙》的理想方式。例如,学生通过阅读赏析,确定“万类”一词比较有特点,经过资料查找,发现这一词汇语出晋代张华《答何劭》其二:“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群生。”还有学生认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句中的“峥嵘岁月”,化用了鲍照《舞鹤赋》中的“岁峥嵘而愁暮”句,或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陆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中的诗句。此外,“恰同学少年”句、“粪土当年万户侯”句,以及“浪遏飞舟”句分别化用了杜甫的《秋兴》、刘克庄的《沁园春》和辛弃疾的《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诗句比较阅读,更为全面地解读毛泽东这首诗词。

三、品味毛泽东诗词中和谐的音律

古诗词多用于朗诵或歌唱,所以对音律的要求很严格。即便是近代时期,很多诗人仍然沿袭古代诗词作家对待古诗词作品严肃认真的精神。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也是如此。他非常重视诗词的格律,常常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对诗词作品不合格律的地方进行反复修改、推敲,直到读起来朗朗上口,平仄和谐为止。推己及人,毛泽东在给陈毅的一封信中也提到格律问题,他指出“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不仅对律诗这样严格,对于相比较为自由的词作,毛泽东也强调要调配音韵。可以说,对音韵表现的执着也是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点,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切入进行教学。

《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有一定的韵律格式,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所谓四平韵是指共有四个韵脚,而且都是平声。顾名思义,五平韵是指共有五个韵脚,皆是平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诵来感受毛泽东对韵律的要求。另外,不同的韵律表现出不同的感情。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的同时,还要使其品味韵律表现出的情感。如《沁园春·长沙》这首为长调,共计一百一十四个字。平韵,一韵到底,格调较为开阔,适合抒发凌云豪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引用喜欢用这一词牌的苏辛一派的宋词。

风格是一位诗人诗词作品的名片。我们很容易从一首诗词作品中看到诗人其他作品的影子,我们也很容易通过一篇诗词作品,了解诗人所秉持的创作理念。因此,我们可以围绕《沁园春·长沙》这篇作品,通过感受诗人锻字炼句的方式、他言为己用的创作特点、对和谐音律表现的不懈追求,窥“一斑”知“全豹”,了解毛泽东诗词的创作风格特点。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沁园春诗句诗词
六一来了
沁园春·赞中原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沁园春 ·春朝送暖
读毛主席《沁园春》感怀
诗词之页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