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教学对现代文美学符号“象”的品味

2021-05-25 08:29陈佩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客观事物艺术形象现代文

陈佩华

郑夑在所著的《板桥题画》中描述自己画竹的过程:“烟光日影露气”浮动在竹的疏枝密叶间,这是自然之竹;竹景入眼,又从自然之竹转化为眼中之竹;“胸中勃勃遂有画意”,眼中竹又转化为胸中之竹;“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胸中之竹又变为手中之竹。这一过程可理解为艺术思维发生的过程,即由客观物象到审美表象再到审美意象,最终转变为艺术形象,本不具有意义的竹子因这一系列的“象”之转变,最终成为具备意义的艺术形象。不仅在诗词中需要从美学符号“象”的品味切入,在现代文阅读中也需要从“象”着手,围绕客观物象——审美表象——审美意象——艺术形象,由表及里逐一把握其中蕴藏的情愫。

一、了解作者对客观事物素材的选用

人与客观世界是相对的,但客观事物的兴衰变化又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人的喜怒哀乐也容易感染客观事物,使其具备感情色彩。所以人与客观世界实际上都不是精神情感的孤島,它们互相碰撞,会连接成一片精神情感的陆地。因此,每一个精神独立的作者其实都是乐于将自己放进宇宙之间,建立与客观事物联系的个体。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保有对客观事物的好感,将其作为文章审美的一个依据,而不仅仅将其作为语言的“膨胀剂”、主观情感的“装饰物”来看待。换句话来说,要提防别林斯基“诗人用形象思索”的想法,要将形象思索的这种艺术思维的“帽子”适当地戴在现代文学之上,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寻章摘句,了解作者对客观事物素材的选用,为把握作者的艺术构思和情感流露奠定基础。

张洁的《我的四季》一文中涉及很多客观事物。为了理解这些具有季节色彩的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感性形象,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关于客观事物素材的选用情况。例如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画下一些词汇:锈犁、树根、石块、不毛之地、土地、种子、风、云朵、泉水、容器、谷穗、谷粒、黄昏等等。这些客观事物作为一个个“象”贯穿文章的始终,让人确信它们有丰富的情感。学生画下这些客观事物便是为理解其中的情感内容奠定基础。

二、品味作者对审美表象的描绘

审美表象是审美过程中作者对事物外部整体性特征的完整映象,作者综合、整理、概括在头脑中形成的感觉、知觉,以及对事物曾经或既有信息的积累来观照客观事物,并在无形中赋予自然之物自我的感受。虽然自然之物仍然是客观形象,但其实已经变为沾染作者主观感受的感性形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对审美表象描绘的语言,理解作者对事物外部整体特征的凸显,以及杂糅其中的感受。这是对作者所应用的美学符号“象”之层次的进一步探究,凌驾于对作者关于客观事物素材选用的了解之上,又以此作为基础进一步升华对客观事物作用的理解。

《我的四季》这篇散文虽然表面是在写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但实际上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演绎自己对人生的种种感悟。所以,这篇文章浮动着两条线索:一条明线“所有客观事物分别在四季铺展,展现各自的特点”;还有一条是暗线“所有客观事物都可作为感性形象,道出作者放置其中的情感”。要想从文章中挖掘暗线,就必须首先理解明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对审美表象描绘的语言,找寻这些审美表象之间的关系。如作者在刻画夏季的时候,写到了南来的风、载着雨滴的云朵、强风、泉水、容器、无情的冰雹、没有长成的谷穗等“象”,让学生把它们联系起来建立一个审美表象的空间:到了夏季,因干旱期盼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结果强风袭来将雨滴吹到另一片土地;然后寻找泉水,发现没有容器;遭遇冰雹,没有长成的谷穗夭折。这是作者对夏季场景的描绘,杂糅着自己的感受。

三、琢磨作者对审美意象的艺术构思

作为读者,阅读文章的美学符号——“象”时会经历几个阶段。首先会将其作为自然存在的事物,然后在阅读逐渐深入的过程中,结合作者运用的感觉、知觉以及杂糅的感受进行审美表象的理解,再进入第三种阅读状态中,去挖掘作者在“象”中注入的意蕴,也就是琢磨作者对审美意象的艺术构思。那么什么是审美意象呢?它不同于体现事物外部整体特征的审美表象,是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概念,主要是指作者应用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提供的经验进行加工,并在头脑中产生的形象。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心意,二是物象,是心意状态与感性形象融合的具体形象。对审美意象的理解是通向作者感情世界的通道,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象”,实现对审美意象的深入理解。

《我的四季》中构画了几个表象的世界,虽然是对某一季节特点的呈现,但是却表现出最深层的意蕴。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感受作者在每一物象中倾注的心意。其中南来的风、载着雨滴的云朵、强风、泉水、容器、无情的冰雹、没有长成的谷穗等虽然是表现夏季特点的表象,但是却暗指作者的心意状态。教师可让学生去感受,如面对干旱作者祈求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作为意象,“南来的风”是指别人或自己以外别的力量,而“载着雨滴的云朵”意味着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作者借自然层面的事物来表达情感,每一个意象都为展现作者的内心或境遇而努力。

四、洞悉作者对艺术形象的精妙塑造

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谈道:“艺术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对于情感生活本质的洞察和理解。”所以,作者有时候会将所有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上升到对艺术形象的塑造。艺术形象是一种艺术成果,是对社会生活、内心情感思想进行反映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了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即作者情感与客观事物的融合为一,形式内容的统一,即艺术形式与情感内容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即作者个人经验与社会群体经验的统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感受艺术形象中融入的关于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评价,并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品味来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

为了洞悉作者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明确作为客体的四季的特点,以及反映出的关于主体的某种情感状态。通过对客体的理解,学生得知春季象征作者要在童年的时候播种希望;夏季象征作者要在青春的时候战胜磨难;秋季象征着作者要在中年的时候感悟收获;冬季又象征着作者要发挥余热。每个季节都承载着对作者人生一部分旅途的摹写。四季是透露着作者人生态度的一条线索——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另外,艺术形式与情感内容也是统一的。作者融合情感内容进行关于四季艺术形象的塑造,并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通过个人经验邀请每个读者进行人生的感悟。

现代文阅读是逐步深入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文本的特点进行阅读切入点的把握。例如,一些文章应用“形象表意”的方式行文,为了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教师需要依据“象”由浅入深,对客观物象、审美表象、审美意象、艺术形象逐一进行探究。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客观事物艺术形象现代文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谈我对信息的认识及在课堂上的把握
试论广告艺术形象的伦理意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模糊语言存在的价值
一切景语皆情语